第229章 惊人的演奏(下)

    第229章 惊人的演奏(下) (第2/3页)

在兼顾着颤音的控制。

    陆释晨这样做,是为了突出钟声的紧促以及炫技的效果,当然就目前来看似乎后者更为重要些。

    利用颤音的数目和颤音的音色和力度,创造各种不同韵味的钟声,规定的不同数目以及均匀的颤音分布,将韵律变化成弯曲的流水,摇摆的节奏,不断变换的钟声曲线如黄河九曲,富有情绪。

    左手颤音迎合着右手主旋律的节奏,在主声明快的同时,多了一些泛音,遥遥如静静矗立在细雨中的修道院鸣钟,恍恍乎像上帝对人间的深切期盼。

    钟声中更多的似乎是沉寂……

    在李斯特的曲子中,顿音是一个常见的手法,一般都在低音区出没,譬如弄臣,狂6 西狂中就有,而钟却恰恰相反,顿音出现在高音区,又是加大难度的一个设置。

    更何况,他还是连续顿音,所以密度加大了,难度也就比一般的顿音加大了一倍,顶端的颤音为了做出强音,一般采用双手震动交替的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双手强颤音。

    这里也很麻烦,需要很多的慢练才能达到均匀而有力度。

    看到这里在摆弄着摄像机的吉川明步只感到了一点,陆释晨是想方设法的在增添曲子的难度啊。

    “帕格尼尼真的该来看看。”莫扎特觉得看着陆释晨演奏之后,如果帕格尼尼也看了那首小提琴协奏曲也就能够完善了。

    即使后面能够看视频,但现场和视频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演奏继续——

    第三段时主旋律的声调再次回转,节奏变得更加摇摆,复杂变动的更加剧烈,左右手快速的跑动,将分散的音群通过快速的弹奏链接集中转向具有华彩性质的经过,双手的交替触键采用精致的非连音触键法,指尖细致飞快的触键,然后快速的离键,进行远距离音程的敏捷跳跃。

    这个技巧出现在双手大跳之后那里,虽然只有2个小节,但是这个地方仍然是钟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