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回家之路

    第六章 回家之路 (第2/3页)

门沟子村并不大,只有百十户人家,村民的房舍在小河的东岸蜿蜒排列着,足有二三里地长,看起来也是蔚为壮观。错落有致的村舍、翠绿的庄稼地、远近起伏的山峦、绵延的小河组成了一副绝美的图画。

    但春天心里明白,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只是一层华丽的外衣,起伏间落的瓦屋和草房,稀稀落落的几根自制电视天线,透出了这个小山村的贫穷与破落。这里的人们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牛耕田,养猪过年,养鸡换钱的近乎原始的生活。

    春天的家就在石门沟子村的最南面,有五间正房、三间偏屋和一个大院子。

    春天家屋的门前是几排杨树,树林前面就是庄稼地;家屋的西面是一片菜园,菜园的旁边是一片竹林,竹林的边上就是村西那条蜿蜒的小河;家屋的东边是一条曲折的村路,路旁不规则地排列着几棵高大的老槐树,树下拴着几头老牛。

    正是做午饭的时间,村子里到处是飘荡的袅袅炊烟。

    看着这熟悉的一切,春天禁不住哼唱起了杭天琪的《故乡》这首歌。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围绕在小村周围···”

    虽然,今天一上午的经历和见闻,让春天对这个社会和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怀疑,但依然不能阻隔春天对脚下这片生养自己的黄土地的热爱和亲近。

    山坡上微微有一丝凉风吹来,春天用手抚了抚汗湿的头发。

    看着生养自己的贫破的山村,春天暗下决心,既然已经分配回到了老家,既然已经走上了教育这条道路,就一定要全身心地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春天要通过知识的传播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春天要让这个改变从户山的教育开始。

    5.

    下山的路春天几乎是跑着去的,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冲到了村子里。

    一进村,春天就看到了蹲在村口大槐树底下抽烟的父亲。

    “爸,”看着父亲蹲在地上伛偻的身子,春天喊了一声,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嗓子哽咽住了。

    父亲只有四十多岁,正当中年,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日夜操劳,身体已经这样瘦弱。

    “回来了?你这孩子,就不能走慢一点?”春天的父亲春书立看到了跑的气喘吁吁的儿子,眼睛里满是慈爱,磕了磕手里的烟袋,站起身来笑眯眯地说,“就猜到你这几天会回来,你妈天天让我到这里等。回来就好,走吧,咱回家。”

    春书立伸手接过儿子肩头的挎包,转身在前面走了。

    春天望着父亲疼爱和责怪的眼神,默不作声地在后面跟着。

    父子两个在村子里穿行着,间或有村里人跟春书立打着招呼。

    “书立,儿子放假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