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怀壁其罪(上)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6章 怀壁其罪(上) (第1/3页)

    切诺基人是北美印第安人中最能征善战的一支,在同英国的战争中,切诺基人还曾帮助美国打英国,感念于此,杰克逊总统曾经信誓旦旦的保证,在美国诸州边界之外,“只要草还长,水还流”,切诺基人就可永远保有其土地。”

    但当来自欧洲的移民越来越多,原先的土地已经不够移民们放肆地开垦的时候,美国政府开始盯上了切诺基人的土地。

    1771年美国政府与切罗基人签订了条约,严肃地保证他们永远拥有佐治亚西北部那些山地,并承诺将采用各种措施帮助切罗基人民实现文明化。

    1804年,基督教摩拉维亚教派的传教团在切诺基地区办起了第一所学校。到1817年,传教团纷纷来到,长老会,浸信会,卫理公会等新教教派都派出了传教团。传教团同时也传授农业技术。

    这样,切诺基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在起着明显的变化。在联邦政府指导下,以传教团和南方白人农民为样板,切诺基人开始学习务农,种棉花,在市场上出售他们的产品,积累资本。甚至象白人一样,拥有黑奴。富有的切诺基人在路边开设酒店,外出贩卖,开办商店,在渡口经营摆渡。这些人家的妇女不再下田,而是让黑奴下田干活,或者把土地出租给白人。

    经过短短二三十年的“文明化”计划,到1820年代,新一代的切诺基领袖出现了。他们中很多是白人和切诺基混血儿,有些人的切诺基血统只占八分之一。他们都从小在传教团学校里接受教育,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有些人在战争中帮助联邦军队,还有些人曾经到费城或首都华盛顿,和白人一起共事过。由于他们生活在尚未废奴的佐治亚州,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还有黑人奴隶。

    然而1828年当地人发现金矿后,佐治亚州政府开始想尽办法迫使切罗基人西迁,对于移民们针对土著们的各种粗暴强拆行为,杰克逊政府不但听之任之,甚至暗中鼓励。切罗基人明面上不敢反抗,开始以消极拖延的方式拒绝西迁。

    在17、18世纪的时候,切诺基族人的土地曾经占据着大部分的南阿巴拉契亚山脉。虽然,该区域道路崎岖,但是这里包含着大片肥沃的农田,以及有价值的木材和矿产资源。这些自然的恩赐吸引了渴望土地的白人移居者。1830年,在切诺基人经历欧洲人和美国人了长达200多年的战争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该法案适用于在美国的所有部落,法律程序的启动,迫使土著美国人放弃他们的土地,搬到印第安那,也就是现在后世的俄克拉何马州,也就是穿越众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1835年,联邦政府诱使少数被收买的部落首领签订了迁移条约,得知内情的切罗基人们自然选择了坚决的反对。

    气急败坏之下,1837年,温菲尔德?斯科特率领正规军和民兵共计数千名开始强制切罗基人迁移:他们放火烧毁切诺基人的房屋,驱赶着切诺基的老幼,殴打着切诺基人的青壮们,迫于他们的淫威,切诺基人不得不屈辱的在美国军队的驱赶下,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的家园。

    但尽管这样,在去俄克拉荷马的路上,美国军队还是不解气地时常对切罗基人使用暴力,百般虐待。饥饿和寒冷疾病,出发的时候,他们有近两万多的人,但在一路之上,不少体弱的切诺基人们陆续掉队,倒在地上,饥饿和寒冷使他们许多人再也没有起来。那恶劣的自然条件使近两万名切罗基人中有4千多人死亡。人们史称这条切诺基人们的西迁之路为“血泪之路。”

    但是,当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少,目的地不知道还有多远,身边还有美国军队那讨厌的皮鞭在张牙舞爪地挥舞着,切诺基人们的心情,变得更加的阴郁,颓丧的人们,只是机械的拖着自己的双腿,拉扯着一家老小,麻木的前行。

    但当他们看到不久前离开他们的队伍的莫希干青年恩卡斯再度出现在他们的眼前的时候,死气沉沉的人们开始出现了骚动。

    “恩卡斯,你不是已经走了么,你怎么又回来了?”人们急急的追问着他。

    “是啊,这里有什么的好,难道美国佬让你吃的苦,还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