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227 (第2/3页)

既然这么说,自然是有了计议,于是有问道:“那咱们往哪里行动?”

    周博正色的说道:“随州!”

    李旭中与其他人面面相觑了一番,他们是北方过来的人,自然对京西南路的地理情况不是很了解,这随州到底值不值得抢劫、有没有危险,谁都不太清楚。

    王善武支支吾吾了一阵,问了道:“那…………老大,这随州距离此处有多远?”

    周博说道:“我是襄阳府人,自然知道随州了。随州距离鄂州不过一百八十里左右,现在虽然被齐军占领了,但是齐军的大军都压在襄阳城和郢州城,随州正好是位于襄阳城与郢州城中间的一个城镇,齐军自然是比较忽视的。”

    李旭中、王善武、李秀才还有陈川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时,倒是一直沉默不语的王魁发问了道:“老大,你怎么能确定随州兵力不多呢?”

    周博沉了沉气,说道:“齐狗在襄阳府的兵力总共不超过二十万,襄阳府是地理要冲,衔接长江东西两头。现在齐军在郢州为了防备鄂州有五万大军,当然这个数字还是保守,也许更多,在襄阳城最起码有十万大军,因为必须防范江陵府。除此两处重镇,余下还有四个州城需要防守,剩下的兵力也只有四万不到。若是你,你会如何分布?”

    王魁没有说话,倒是陈川笑呵呵的自作聪明的道:“每个州派一万人呗。”

    李旭中白了王魁一眼,说道:“你净瞎说,分布兵力也是有讲究的,咱们老大以前可是将军的,带过兵的,你小子别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了,丢人不丢人?”

    陈川憨憨的笑了笑,讨饶道:“好哥哥,我也只是随便说说罢了。”

    周博笑了笑,并没有在意,只是对王魁和李旭中这两个人很是欣赏。王魁不轻易卖弄自己不懂得东西,李旭中则是有点头脑。他继续说道:“如果是我,我会派两万军驻在光化军,派八千军驻扎在均州,其余的便千余部队镇守即可。”

    陈川又问道:“可是,为何呢?”

    周博说道:“很简单,光化军和均州是衔接伪齐国内,同时也担任着在襄阳府齐军的后方通路。这通路进攻时则是粮道,撤退时便是返回伪齐国必经之路。此然是重中之重了。如果有人断了光化军和均州,这一路襄阳府的齐军便是瓮中之鳖了。”

    所有人恍然大悟,纷纷称是。

    李旭中连连点头说道:“周老大果然是胸怀韬略,弹指之间就给咱们上了一堂军事理论的学问,好极好极呀。”

    周博淡然的笑了笑,谦虚的说道:“但凡打仗的人都懂得,不需如此夸大了。我接着说,因此可见随州因为东西两头都有重镇看护,所以兵力自然不多。更重要的一点,时近年关,伪齐人也会思乡,难免会有开小差的时候,正是在这个时段,对咱们行动最是有利了。”

    听了周博的一番描述,所有人都激动不已,顿时觉得这一票十拿九稳了。他们连连点头,表示绝对愿意干这一次的行动。

    周博缓缓吸了一口气,语气严肃了起来,说道:“弟兄们不要高兴的太早,哪怕随州只有1000不到的驻军,咱们就这么几百人,老的老少的少,而且饿了这些天,要人数比不过人数,要装备比不过装备,要力气比不过力气。如果稍有不慎,咱们也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李旭中、王善武等人立刻又收回了刚才的兴奋,显得有些凝重了起来。

    周博继续到:“所以,你们必须听我的指示,一步都不能走错。”

    李旭中立刻说道:“放心吧,周老大,你说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

    于是,周博将自己的计划全盘说了出来。他之所以说整个行动关键在于前期准备,那是因为这次行动,必须煽动随州老百姓们进行暴乱,趁着乱子的时候才能抢一个措手不及。其实齐人占据的地方,往往都是民不聊生的,齐军就是土匪,横争霸了、明抢豪夺,让所有领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否则襄阳府六郡沦陷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老百姓就是死也要跟着宋军逃难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