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误会

    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误会 (第2/3页)

来也是奇葩,李承乾这个暖男跑去淮南道东巡,一年未归的确可怜,却也在山东人那里刷了脸。清河博陵荥阳洛阳南阳淮阳泗阳,崔氏分支都在李承乾这里走了过场,宛若考察一般。

    倘使李承乾要招商引资的话,他储君资格就是优质资产,而温润脾性就是优良投资环境。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打不过李世民,山东人现在就想把李承乾扶上马。

    而随着洛阳新南市成立,狄知逊成为首任新南市市监,山东士族大规模大力量的转型,一时间让河南道淮南道,跟油锅一般沸腾。

    这些囤积数百年的大世家,分分钟都能从地底挖出大量融化了的铜钱,还有埋在地窖中的银冬瓜。

    三百斤的银冬瓜,徐州房崔弘道就弄出来三四个,拿来投资海州船坞和海州码头。今年徐州最大头的收益,一是盐,二是奴隶,三是扶桑木料。

    淮南道南北要冲之地,崔弘道光接着保利营造行销家具,就能混的相当滋润,更别说还有见得光的收益。

    纷纷扰扰,也是各种唱腔,但都是为了争夺一口肉食。李承乾东巡亮了个相,固然有李皇帝的嫌弃摆烂,但何尝不是一种试探。

    山东士族的表演一丰富,流浪一年的李承乾,就被召回长安,然后在东宫做了个宅男太子。

    而同时进行的,就是西征凯旋之后,大总管侯君集交出君权,卸任兵部尚书一职,升任吏部尚书。

    如果没有君臣那场太极宫谈话,那么这次升职,将会是相当完美的履历。可惜,李皇帝就差明着和侯君集说西域诸事要交托给左骁卫这一派系。

    侯君集想要功业留名的可能性,在贞观十二年,正式掐死。

    而告密的李思摩,更是让他恨的牙痒痒。

    这是一个巧合,更是一个误会。它发端于贞观十年,但在贞观十二年结了果。太子左庶子觉得奇怪,山东士族觉得奇怪,侯君集觉得奇怪,但都因为李承乾,他们把这种奇怪,用了一种奇葩的思维,将它顺理成章。

    太子嘛,长远投资,可以理解。

    山东士族理解侯君集,侯君集理解山东士族,但此时此刻,都还不曾酝酿更深一层的合作。

    姑且说为合作罢!

    “杜公,散朝后潞国公寻你攀谈个甚么?怎地那般喜悦?”

    李承乾没心没肺地问着,还给亲自给杜正仪倒了一杯茶。

    杜秀才愣了一下,然后道:“侯尚书说同殿为臣,往后多关照。”

    “潞国公和张大郎交情也是不差啊。”

    暖男太子拍着手,“他家公子侯文定,可是曾为张大郎仗剑对敌过呢。”

    “竟有这般渊源?倒是莫逆交情。”

    “这是自然。”

    正说着,马周进来见了李承乾一面,他为这个太子当真是费心费力,见礼之后,他连忙道:“东宫文学院筹划妥当了,这几日‘王学’真传弟子将会抵达长安,届时殿下记得嘉勉几句。”

    “此事本王知晓,宾王无虑。”

    “那就好。”

    马周本来想说东宫怎么多了两万贯出来运作文学院,但一想杜正仪好歹是一门三秀才,门路肯定不差,所以也就没有多嘴。毕竟眼下马周主要工作已经不在东宫,这光景多嘴,有点探人跟脚的意思。

    而杜正仪一看马周提到文学院,连忙拱手道:“多谢马公奔走。”

    “小事尔。”

    马周笑了笑,摆摆手,然后道:“殿下,周告退。”

    “宾王慢走。”

    礼送马周离开,杜正仪心道:马宾王果然是殿下心腹,竟然为殿下奔走如斯,两万贯啊……两万贯得购买多少良田。

    也是开了眼界,又过了几日,有居庸侯氏祖庭子弟前来投献,这些人多是行走陇右,如今丝路重开,之前是跟着西征大军购换物资,然后倒买倒卖,加上蜀锦有一批在凉州交由李大亮分配,侯氏分支在高昌大赚了一笔。

    这几个侯氏子弟,乃是侯龙恩之后,离侯君集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