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春耕

    第三十五章 春耕 (第3/3页)

桑农往往一人多劳,等于是额外地还要被压榨一回。

    只是从结果来看还是不错的,相较传统模式,山区的农业人口需要,还是大大地下降。

    因为水利设施比较完善,武汉地区的粮食产出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稳的。

    连续视察了几个农业片区之后,也算是摸了底,今年苜蓿、草头都不错,基本能保证武汉本地马继续扩大种群,还能增加不少牛羊数量。

    “今年大牲口数量增加,饲料能不能保证?”

    “贞观十八年的那种精料不行,但新制饲料还是不错的。”

    “噢?这是为何?”

    张德有些好奇,在贞观年间生产饲料,需要的条件更加苛刻。毕竟,饲料生产是个高投入,但它并不能保证高回报。

    多少斤饲料才能转化成一斤牛羊猪肉,以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男耕女织散养散种,不需要有这种概念。

    但是伴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能够更多地养活工商业人口,这就不得不考虑。

    毕竟,这也是一种“定量”分析。

    “增加了大量的螺蛳,原本入夏都是河里捕捞,江夏这里,一组一天也就是两千斤光景。现在都是养殖,前年是一年收两茬,一茬一亩约莫两千斤光景。去年就是三茬,一茬一亩能有两千五百斤。”

    “噢?怪不得。此事本府之前只是听说你们要搞,没想到已经搞成了。”

    “也是借鉴河套故事,再者,本地茭白、茨菇、莲藕都是一起的,深水出藕、莲子还有鱼虾蟹。浅水浅塘,多出茭白、茨菇。之前又改进了粉碎机,螺肉冲洗之后,螺壳沉淀多给了窑场。”

    “倒是一举多得。”

    张德对此相当的满意,肉类供应也是相当要紧的。武汉要支撑两百万人口,光靠米面粮油,无异于痴心妄想。但是有了肉类供应,生存保障的条件就有了,还能保证工坊工人不至于缺少肉类蛋白的摄入而早早嗝屁。

    最重要的是,现在蛊惑着“多子多福”,地方补贴如果是实物,牲口、绢布还有现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