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地方耆老

    第87章 地方耆老 (第2/3页)

便就返回。从这里开始,徐平手下使用的人员就主要是地方州县派来的。

    转运使出巡,都是住在城外驿馆,一律不得进城,自然也就没有地方官员的宴请。在一州只能停留三天,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最多才能停留五天。一次出外巡视几个月,实际上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赶路。停留这么短的时间,朝廷又严格限制带的官吏人数,可想而知处理公务多么紧张,疲于奔命。说到底转运使是个苦差事,到了一定地位,没有人会再做这个官,只有徐平这种还处于仕途攀登的路上的人,才不得不来吃这个苦。

    转运使和提刑出巡治下地方,都是常规稽查,照章做事。真地遇有大事,或者朝廷要对某一事项特别审查,自然会有御史派下来,漕宪两司并不是用来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

    到行庆关驿馆,徐平洗漱过后换了公服,到院子里的石凳坐下,喝茶歇息。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这点劳累徐平还受得住,关键是要高效率地把地方的政务理清楚了。

    自一过了年,徐平在京西路推出了不少新的政策,日常虽然有公文往来,地方上办得到底怎么样心里却没有底。常规的政务自然有手下的公吏去查,徐平主要是看新政。

    喝了一会茶,谭虎从外面进来,行礼道:“都漕,听说使者到此,地方上的耆老求见。”

    “让他们到客厅等候,我稍候便到。”

    谭虎应诺,转身出去安排。

    徐平站起身来,捶了捶腰,叹了口气。使者出巡,第一就是了解民间疾苦。向哪些人了解?最主要的就是这些耆老,这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惯例。作为巡视地方的使者,第一就是见地方上的官员,第二就是见地方耆老,这两样是程序必须走到的。

    地方豪强之所以能成为豪强,便就是能够借助这样的机会隔绝官方和百姓的联系,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没有资格横行地方。徐平对此心知肚明,但知道归知道,却不能违反程序乱来。连耆老的意见都听不到,去了解民间的疾苦就是笑话了。

    到了客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