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收权

    第92章 收权 (第2/3页)

出。最后没有办法,我只好让他们把出钱的数额报到县里来,充抵以后的科配和买,这才算答应下来。”

    听了徐平的话,李参道:“都漕,这事情只怕有些不妥当。冲抵科配和买,又何必让大户们出钱?县里收钱上来自己建岂不是好,建起来是县里的德政,何必让大户们平白落个善人的名声?乡民说起来,官府不干事,都是几个善人的善举,又有何好处?”

    “你说的有道理,也正是我要跟你们说明的。”徐平叹了口气,“做善举如果能够冲抵官府的科配,那为何不直接由官府收钱,直接由官方去建?道理确实如此。所以我一再强调,冲抵的是科配和买,绝不可以冲抵税赋差役。科配和买,折变支移,今年京西路会行文下来,以后州县不许私自收取。州县能收哪些钱,转运使司会列出一个名录来,只有在名录内的才可以。但是以前的科配和买和折变支移的名目不会取消,只是真地要收,必须要由漕司同意。换句话说,从今年秋后开始,这些名目虽然存而不废,但不真地收了。”

    张大有不由皱起眉头:“都漕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我怎么有些不明白。”

    “意思就是,税赋差役是乡民向朝廷尽的义务,这是不能变的,不然国家用度从哪里来?但是一切杂捐,并不是非收不可,以后别想办法。但是这些名目如果废掉,难免到时地方上援引旧例,重新开征。前两年我初回京师,程学士为三司使,便就不许各地合并赋税杂捐名目,也是这个意思。当时我对此不以为然,现在虽然认为有些道理,但依然不敢苟同。简单来说,此后真正征收的,各种名目的赋税差役杂捐还是要合并,不然收钱的名目错综复杂,于官于民都不方便。但是那些只是存名而不实际征收的,便就留在那里,并不需要把名目废弃,防止后人再新立名目。”

    见李参要说话,徐平摆了摆手:“听我说完,这样做跟以前最大的不同,便就是把开征新税的权利从地方上收到转运使司。能收哪些,按转运使司的公文来,不在名录之内的一律不许开征。让做善举的钱款可以冲抵科配和买,最怕的就是有人借此偷逃赋税,真要冲抵赋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