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带铭文的大器!

    【1765】带铭文的大器! (第2/3页)

后杼鼎。鼎高105.2厘米,口长112.5厘米。口宽75.4厘米,重721公斤,鼎内壁刻有铭文21行458字。

    “又是一个带这么铭文的大器~¨。”刘震和惊喜万分。

    刘震和释读了铭文。

    这个四足方鼎是夏后槐在位时铸造,以纪念、歌颂父亲杼的。

    刘震和认为投稿人将这尊鼎取名为‘夏后杼鼎’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很合适。

    从年代、铸工细致程度、纹饰、鼎上铭文字数,以及鼎中蕴含的考古价值,毫无疑问,夏后杼鼎在文物价值、意义上已超过了司母戊鼎,成为中华第一鼎。

    刘震和不吝溢美之词。

    用‘国之至宝,华夏文明神器’,‘华夏第一剑’,‘中华第一鼎’,‘博物馆镇馆之宝’来概括地形容伊祁盘、启剑、夏后杼鼎和图片中的夏代青铜器。

    可以说,评价非常高了,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

    不过,这句话一点不虚,‘伊祁盘’,‘夏后杼鼎’,‘启剑’,图片中的夏代青铜器足可以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刘震和几乎可以想象,这篇论文发表后,在国际国内学术界会引发出一场的惊天海啸般的影响。

    要知道这不是一件考古发现的普通的历史事件,而是对一个古文明的重新认识。定义。

    刘震和看了一眼论文稿上第一页左上角投稿人的名字,王子宸,这是一个中国人。

    刘震和深深地看了这个名字一眼,牢记了这个名字。

    “是小悦儿她们口中的那个王子宸吗?”

    刘震和拿出手机。

    对准论文上‘伊祁盘’,‘夏后杼鼎’,‘启剑’的图片拍了几张图片。

    然后,在手机联系人列表选定几个联系人将这些图片发送过去。

    接着,刘震和整个身躯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刚才阅读论文的时候,情绪波动太大,耗费了自己太多精力。

    燕京大学。

    历史课讲堂上。

    讲台上,站着一个穿着中山装,须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