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天涯何处觅知音?

    第三十六章天涯何处觅知音? (第2/3页)

  二则,江淮富庶、钱粮极广,夺过来可以增强实力,只要江东集团自身强大,也就不怕任何敌人了!

    周瑜还暗示过的,如果孙权‘侍奉母亲,不忍远离’(就是找一个胆小借口),可把兵权交给自己,自己一定浴血奋战、夺取江淮之地,以血上次兵败之耻!

    可惜呀,这份战略计划递上去,如泥牛入海般没了音讯,孙权不敢出兵北上,也没有交出兵权,只是象征性的调拨一些人马,让周瑜严守柴桑大营,抵御曹军入侵!

    这件事情吗,也验证了孙策临终的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孙权只是守成之主,并非开拓之君呀!

    空有一腔雄心壮志,可惜没有人能理解,周瑜才弹起了《高山流水》,就是希望有一位知音人,能与自己共谋大计,可是天下之大,知音在那里呢?

    “逐逐逐劳劳劳,举世尽尘淖之骚骚,谁是杰杰,谁是嚣嚣,谁是同清,若那同胞,则是樵与渔,渔与樵,悟入仙界…………”

    就在周瑜寂寥之时,又一阵琴音响起了,清浊相济、轻重相兼,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纠集,弹奏的正是《渔樵对答》!

    文人雅士之间,往往以文提问、以曲做答、以诗抒情,对方弹奏上古名曲,就是在告诉周瑜呢,您苦苦寻觅的知心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爱曲之人、听力敏锐,周瑜很快找到了琴音来源,就在不远处一座帐篷内,里面住着一位远客--诸葛孔明!

    孔明作为刘备的特使,在一个多月以前,乘一叶小舟、带几个仆从来到了江东,而后舌战群儒、语出惊人,一下子闯出了名气!

    又与孙权私下密谈,不知用什么办法,竟然在半天之内,说服了这位江东霸主,还达成了一项协议:‘孙刘联手,共抗曹军!’

    协议达成之后,孔明没返回荆州,而是在鲁肃的陪同下,又来到了柴桑大营,这位卧龙先生很清楚,孙权虽是江东霸主,可执掌杀伐的却是周瑜!

    对这位卧龙先生,周瑜只接见了一次,礼貌性的问候几句,没做更深入的交谈:

    一则,认为孔明只是辩士,凭着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四处煽风点火、游说他人,这种人除了口若悬河,胸中没有真才实学!

    二则,孙刘结盟,势在必行,却有一个谁做老大的问题,现在冷遇一下孔明,杀杀他的锐气,以后谈判的时候,就能争取更多利益了!

    没想到的,孔明也是一位音律高手,深夜抚琴遥相呼应,这不禁提起了周瑜的兴趣,智者听雅音而知其人,而对方的弹奏:

    琴音铮铮,惊涛拍岸,虽是孤身一人、独坐小帐之间,可胸中藏有百万之雄兵,由此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