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那一声‘叔父’

    第六十一章那一声‘叔父’ (第3/3页)

强兵还需强练才成,孙坚麾下大概有一万五千人马,大都是这次为了讨伐董卓临时从民间招募的,勇气有余,而训练不足,至于军纪,更是差的多。

    一路行军,萧逸的五千玄甲军一直阵列整齐,默默无声的就那么开进着,所有杀气都内敛在胸中,而孙坚的部下呢,没走出多远就开始窃窃私语,队列更是参差不齐,这谁强谁弱,自然一望可知了。

    不过有一名少年倒是引起了萧逸的注意,看样子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脸上汗毛未退,长得颇似孙坚,身高七尺有余,身穿一件青铜铠,手提长枪,虽然是默默无闻的跟在众将身后,但那股子彪悍的气质是怎么也压制不住的,这绝不是一个平凡之辈啊!

    “此乃小儿孙策,字伯符,年方一十六岁,自幼倒也学了些武艺,这次特意带出来长长见识!”看到萧逸盯着后面那员小将,孙坚哈哈一笑,连忙给介绍起来,神色中颇为得意,显然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还是很满意的,“来伯符,快快见过你……萧叔父!”

    萧逸与孙坚虽然年龄上相差甚远,但这次出征同时被任命为先锋,份属同僚,又没有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再加上萧逸如此识趣,处处退让,孙坚一高兴,直接就把二人的辈分拉平了,孙策是他的儿子,自然就应该管萧逸叫叔父了;在这个年代,辈分可以远比年龄重要得多呦!

    “伯符见过叔父,久闻叔父在雁门关大战匈奴的威名,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还望叔父大人日后多多提拔小侄才是!”听到父亲的召唤,孙策拍马上前,丝毫没有犹豫,‘叔父’两字叫的极为亲切,而且对萧逸的战绩很是吹捧,看似是少年对偶像的崇拜,但实际上却是叫自己的父亲小心谨慎一些,一个能阵斩匈奴两万大军,建‘京观’的人物,又岂会是平凡之辈!

    萧逸心中快乐开花了,孙策啊,未来的江东‘小霸王’,曹操都称赞他是‘狮儿难以争锋!’如今竟然乖乖的叫自己‘叔父’,这个面子,天大!

    至于孙策那点小心思,他又岂会看不出来,不过萧逸并不怪罪,未来的江东之主,打下‘六郡八十一州’地盘的人物,自然应该有些心机才是,不得不说,孙策比起他那个有勇无谋的父亲来,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不过欣赏归欣赏,萧逸决定还是给他个下马威,让孙策知道一下,他这个‘叔父’也不是白当的。

    “呵呵,侄儿你才是年少有为啊!”说话间,萧逸伸出一只手,按在了孙策的肩膀上,脸上笑的很是慈祥,好像真把自己当了人家的‘叔父’一般,手中却是暗暗地加力。

    马背上的孙策立刻浑身一震,小脸绷得紧紧的,只觉得萧逸的手掌就像是一把铁钳般,抓的他肩胛骨‘嘎嘎’作响,几乎要断裂一般,那种剧烈的疼痛,让他半边身子都酸麻不已,吓得他连忙运起全身的力量对抗,同时紧咬嘴唇,生怕自己忍不住痛,叫出声来。

    一个有意试探,一个全凭着少年人的倔强,二人就这样不动声色的较量起来,在外人看来两人似乎很亲密的样子,而身在其中的孙策却是生不如死啊,虽然萧逸只是比他年长两岁,却经历过无数的血雨腥风,在沙场上历练出来的那种煞气,又岂是他这个第一次上战场的毛头小子所能比的;很快肩膀上的酸痛就蔓延到了全身,就在他忍不住要失声痛叫时,萧逸却突然松手了!

    “小子,不错,这般年纪就有这样的身手和毅力,称得上少年英雄了!”下马威立完,萧逸对这个未来的‘小霸王’很是赞赏,于是决定再劝戒他几句,至于能听进去多少,那就看他自己了,“要想战胜比自己强大敌人,只有两条捷径,一是智慧,一是忍耐,忍气,忍敌,忍己,忍天下难忍之事,如此,方能战无不胜啊,切记,切记!”

    “多谢叔父大人教诲,今日之事,侄儿牢记在心!”孙策呲牙咧嘴的勉强抬起手臂,向萧逸抱拳行礼,至于他牢记在心的是萧逸那番话,还是肩膀上的剧痛,那就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