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风云突变

    第249章 风云突变 (第2/3页)

康复不久,武松的伤情也有了好转。

    在安道全的调理之下,武松伤势恢复很快……五月时,已然可以下地自行走动,进入六月,便能活动拳脚,练几趟功夫。伤势恢复了六七成,武松就再也呆不住了。

    水浒中,武松是个重情义,颇为爽气的汉子。

    而现实里,他依然如此……在伤势恢复后,他便急着要前往环州。

    据张择端送来书信,鲁达已经在环州站稳脚跟,并且得到了小种相公的看重,出任晋宁军步军都虞候。

    这也是玉尹一而再,再而三提醒鲁达的结果。

    本来,种师道是想要让鲁达留在身边。

    西夏而今,已比不得从前,所以种师道并没有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晋宁军身上。

    可鲁达坚持要前往晋宁军,也是出于对鲁达的喜爱,种师道最终答应下来。

    按照玉尹的设计,只要鲁达能在晋宁军站稳,就算是控制住了西州商路的门户。

    鲁达也让张择端捎信来,言需要更多人手帮助。

    武松本就下定决心,要把这条命卖给玉尹,以报答玉尹对他的救命之恩。所以他对玉尹打开西州商路的目的。并没有去询问。而是在得到了消息之后,主动要求,前往晋宁军。见劝不得武松。玉尹也就没再赘言。六月初,武松带着施全一家上上下下几十人,浩浩荡荡踏上了前往晋宁军的路……

    施老太公。原本是不太愿意离开杭州。

    但是在施全的劝说下,最终改变了主意。

    “父亲,你我一家,而今在杭州已是反贼,此生恐怕难以平反。

    玉都监说的好,人挪活,树挪死……既然这样,倒不如去西北闯荡一番。再说了,此去西北。孩儿也是为了日后的前程。玉都监说了,以孩儿这身本事,再加上鲁虞侯的提携。或许做不得大官。但怎地也能混上一个官身,岂不是光宗耀祖?”

    施老太公闻听。也觉着施全说的在理。

    更何况,施全兄弟去了西北,还可以做武官……

    这对于施老太公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要知道,他当初想方设法让施全在衙门里做事,不就是为了有个前程吗?武官,虽算不得入流,也总好过胥吏。

    于是,施老太公再与族人商议之后,决议举家迁往西北。

    杭州的祖产,是拿不回来了!

    不过施家在杭州累世经营,虽非名门望族,也算是大户人家。田地是没了,那些房产也拿不回来。可这手里或多或少,还存有一些银两。零敲细打的算下来,能有几千贯之多。西北地广人稀,倒也能顾住生活。更何况,玉尹可是说了,准备开启西州商路。施家虽若能趁此机会插手进去,说不得还能获得丰厚收益。

    就这样,施老太公带着一家人,便随着武松一起前往西北。

    西州商路任重而道远,玉尹也清楚,这其间必然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不管怎么说,总要尝试一下。但愿得余黎燕还记得自己,还记得当初陪她一同渡过难关的玉小乙。

    再说了,任老公也说过,余黎燕在西州的处境很困难。

    若能打开西州商路,不管是对余黎燕还是对玉尹,都会是一桩极大的补益。玉尹也相信,余黎燕不会拒绝。以余黎燕的聪明,又怎可能看不出这里面的好处呢?

    这里面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处理,但最关键的,还是和余黎燕取得联系。

    一切,似乎都很美满。

    黎家已经开始收拢玉尹所需要的物资,而远在开封的柳青,也在积极准备,等待着时机成熟。

    可就在玉尹意气风发,准备要大展拳脚的时候,李梲却突然跳出来,安排了一桩事务。

    原来,为了讨好官家,特别是在交出兵权之后,李梲加大了花石纲的征收。

    近五十万贯花石纲已准备妥当,准备即日送往开封。不过,再出了之前蔡京生辰纲一档子事情后,苏州宣抚司不愿再派兵押解花石纲。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花石纲送到了开封,九成功劳归于应奉局;若花石纲在路上发生了问题,那么九成罪责,便归于宣抚司……那苏州观察使也不傻,怎可能为他人做嫁衣裳?

    你们应奉局便有兵马,何不自己押送?

    李梲本不想让玉尹插手其中,可苏州观察使既然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