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一体化

    第110章 一体化 (第3/3页)

会已然成为了国社党的一言堂。

    然而对于希特勒这种改天换地的激烈动作,上至老总统兴登堡、中至军官团和大工业家,下至普通的民众,都没有表示出任何的反对。在之前持续4年的经济危机期间,他们已经恨透了民主政府的软弱无能,对那种除了制造混乱之外再无任何用处的“贩牛交易”式选举深恶痛绝。抚今追昔,德国人民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真理”:那就是只有在铁血刚硬的强权政府领导下,德意志才能获得繁荣、尊严、和荣光。腓特烈大帝时期的普鲁士如此,俾斯麦和威廉二世时代的德意志帝国亦是如此。今天德国所遭受的苦难,正是由于西方世界强加在德国身上的民主选举体制才造成的恶果;现在希特勒将这些外来糟粕击得粉碎,无比渴盼国家能恢复强大的德国民众欢呼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有半点的反对之音?

    由于民心所向,希特勒的党国一体化,便以海啸狂澜之势烈烈扬扬地席卷开来了。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国家一体化。在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中,诸如巴伐利亚、萨克森等邦国均保持着自己的单独权力,它们有自己的军队、政府、议会、甚至是国君,只是在经济上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普鲁士有着从属关系。即便是昔年一统德意志各邦缔造帝国的威廉一世,也没能摧毁掉这份根深蒂固的邦国独立政治。到了共和时期,虽然统治这些邦国的旧贵族都已在革命中被打倒,但这些邦国的实际政权仍旧是掌控在地方手里,自己本身就根基薄弱、时刻摇摇欲坠的魏玛政府,更是无力触碰这片领域,因此德国的邦国独立情况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然而随着希特勒的当政,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手握立法权的希特勒随即颁布法令:政府有权任命各邦邦长,而邦长则有权任命和撤换地方政府、解散议会、任命和撤换各邦的官员和法官。新任的邦长无一不是国社党人,他们“必须”执行“国家总理所制定的总政策”。就这样,希特勒完成了俾斯麦、威廉二世和魏玛共和国所从来不敢尝试的事情:他废除了历史性各邦的单独权力,使它们归属于掌握在他自己手中的国家中央权力之下,而这也是德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与此同时,政府内阁成员也较希特勒成为总理之初有了根本的变革。属于国家人民党成员的经济部长胡根贝格被罢黜,取而代之的是希特勒的狂热支持者沙赫特博士;国民启蒙与宣传部长的职位被设立,由瘸了一条腿的希特勒忠实走狗戈培尔担任此职。国社党副领袖赫斯、冲锋队统帅罗姆则被任命为不管部长(不具体管辖某一个部的部长),而邮政、劳工、农粮、交通、司法、财政等六部的无党派部长也都投向了希特勒一方。由于本位面的戈林已经被方彦提前扼杀,因此航空部便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如期成立,不过这一个成员的缺失,丝毫不能影响国社党已经在内阁当中一手遮天的垄断局面。

    在建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之后,希特勒已经准备开始摩拳擦掌、大干一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