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妥协

    第119章 妥协 (第2/3页)

由贸易的英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但其最终的结果,却是帮助深陷大萧条泥潭的英国,摆脱了更具竞争力的美国商品的压迫。通过这一保护手段,大量英国本土的实体企业得以从死亡的悬崖边被拉了回来,而这也使得英国的经济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时机,为之后的复苏提供了先机。

    除此之外,张伯伦还在有关德国赔款的杨格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让英国成功赖掉了在一战中欠美国的大笔外债。之前英国答应偿还美国的债务。那是建立在德国需要如期向英国支付足够战争赔款的前提之上的;现在根据杨格计划,德国赔款数额的95%都被免除,英国自然也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装穷,不再向美国兑现那上百亿美元的欠债。通过这两方面的变革,英国国内的企业开始逐步恢复元气,失业率和国民收入都得到改善;而张伯伦的个人声望也与日俱隆,时至今日已是夺得下届首相的最大热门。

    “首相阁下,我认为不列颠应当同德国签署一个针对海军规模的限制协议。”张伯伦慢慢开口,神情间带有几分沉郁和凝重,“伦敦海军协定签署还不到两年。欧洲大陆上就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造舰高潮。法国建造了2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2艘黎塞留级战列舰也在今年年初被推上了船台;意大利开工了4艘卡拉乔诺级战列舰,同时还有更加强大的战列舰、和新式高速航母正处于规划当中。与这些大型舰艇一同建造的,还有为数不少的轻型舰只。而就连俄国人也以2艘战列舰和4艘重巡洋舰的开工数量,加入了这场火热的军备竞赛。”

    张伯伦的顿了一顿,接着说道:“虽然德国海军此刻仍旧保持着沉默,但面对周边各国都大力发展舰队的严峻局面,一心追求各国平等的他们显然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等不到今年年末,德国的新型军舰就必然会宣告动工。这份趋势就如同注入北海的泰晤士河水流。不随任何力量的阻挡而消失;就算是我们为它拦起大坝,汹涌澎湃的河水也会立即冲过长堤,奔向它既定的目标。而没有人会选择将这条河彻底填掉,因为这么做的付出和收益将根本不在同一个次元。”

    鲍德温缓缓点头,已然认可了张伯伦的这番论述。时至今日,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军备限制的条款已经不可能再被遵守了:这些条款当年定的实在是太过苛刻,当整个德国团结起来、下定决心要恢复国家荣誉的时候,都已被大萧条折磨得气息奄奄的战胜国,根本无力像10年前那样对此做出毫不退让的强硬举措。希特勒统治的德国就退出了裁军会议、就研发了坦克飞机、就宣布将陆军重新扩充到50万、就开始造大型战列舰,英法等欧洲国家又能怎么办?

    经济制裁?且不说与德国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美国会不会答应,英国本身就和德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制裁德国势必会让好不容易才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