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轮到了捷克

    第151章 轮到了捷克 (第2/3页)

下,捷克斯洛伐克率先脱离奥匈独立。而1920年签署的《特里亚农条约》,又把属于匈牙利王国的斯洛伐克地区划归给了这个国家;布拉格这座千年古城,随即便以崭新的首都姿态出现在了世界面前。

    由于继承了昔日奥匈60%的工业,全欧洲最顶尖的斯柯达军工也位于捷克境内;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在法国的悉心栽培下,很快就成为了从奥匈尸体上建立的四个国家中过得最滋润的存在。时至今日,捷克斯洛伐克已是世界无可撼动的八大工业国家之一,比西班牙、波兰、瑞典都还要强力;而其军队的人员素质和装备性能也都是欧洲一流,比起英法等工业国都毫不逊色。不少外国观察员都声称。捷克的军事力量甚至还要强于波兰;虽不足全信,却足见其战争工业的强劲。

    然而,这个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国家,却和昔年的奥匈一样存在着致命的弊端:那就是身为多民族结合体的它,所不可避免出现的民族争端。

    目前捷克斯洛伐克总共有一千万人口,其中就有100万匈牙利人、50万卢西尼亚人、和多达325万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占去了总人口的将近一半。这些民族都依恋不舍地仰望着他们的“祖国”——匈牙利、俄罗斯和德意志。虽然苏台德人从来没有归属过德国而只归属过奥地利。更为糟糕的是,就连身为国家主体民族的250万斯洛伐克人,也要求得到相当程度的自治。再考虑到这个国家还有40多万犹太人散居,捷克人的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由于统治国家的捷克人刚刚从哈布斯堡王朝的压迫下脱离不久。心怀愤懑的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经常带有沙文主义的表现,以至于丝毫不讲究策略。居住在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不仅对他们昔日的主导民族地位无比怀念。更憎恶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仿佛土皇帝般的捷克官员,憎恶布拉格不时发生的对他们歧视的事件。

    随着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国社党的那一套理论也宛若病毒似的蔓延到了苏台德地区;“苏台德德国人党”很快建立,并在短短两年内就得到了几乎所有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拥护。该党领袖汉莱因是个狂热的纳粹分子,他完全听命于柏林的命令,并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在希特勒的计划当中。捷克斯洛伐克乃是和奥地利并列的、必须要被消灭的国度。这不仅在于这个国家有数百万心向柏林的日耳曼民众,更因为它那引人觊觎的坚厚工业基底,可以大幅增强德国的战争实力。此外,消灭捷克斯洛伐克还可以解除德国东南部的威胁,同时对波兰形成三面合围之势——自从后者重新独立以来,任何一届德国政府都将其视为必须要拔除的眼中钉肉中刺!

    从1938年4月起,希特勒就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