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渡江

    第二章 渡江 (第2/3页)

派了人护送,但是能不能一举洗白却还要看陈文的决定。他是有自知之明的,郑成功是他的学生,半年前郑成功北伐也被很多人解读为是他的手笔,尤其是那些知道楸枰三局的人们,陈文弄不好也会如此。现在能够指望的,无非是陈文还顾念着他这些年的支持,仅此而已。

    相较钱谦益,柳如是则更为跃跃欲试一些。陈文的传奇她听过很多人提及,其中自少不了钱谦益。

    如此英雄,始终未能谋面终非是件快事。不过她却也很快就发现了钱谦益的不自然,连忙宽慰道:“牧斋,会稽藩不似忘恩负义之人,否则他也不会专门派人去营救王长叔,就算是黄梨洲在大兰山另立山头,摆明了与他作对,他都可以施以援兵。咱们钱家襄赞军需从不落人后,情报更是大量的送往金华,总会有个说法的。”

    “河东君所言甚是,当是如此。”

    握着面前年仅三十七的丽人的双手,如今已七十三岁高龄,须发皆白的钱谦益故作宽心的一笑,但心中的忐忑却也没有挥散太多。

    嫁入钱家十五年,钱谦益的心事哪还有半点能够瞒过柳如是的。古稀之龄,身后的评价在心头的分量就更重于前。水太凉、头皮痒,他在士林之中已经坏了名声,很多人都认为他有文而无德,就连顾炎武和他的外甥金圣叹都瞧他不起。尤其是后者,在他生日做寿时当众写下“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的对联来骂他,让他丢尽了颜面。

    如今江南抵定,满清看样子也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他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但真正能够落在实处,却还是要看陈文的态度。此刻即将见面,忧心就更胜从前。

    马车不知道行了多久,钱谦益的身心早已疲惫不堪,只是提着一颗心在马车里强撑着。良久之后,马车停下,车夫的声音传来,说是已经抵达了陈文的行辕。

    陈文的行辕所在,正是此前的江南江西总督衙门的所在地,钱谦益并非没有来过,只是心态早已大有不同。

    二人下了马车,转身向行辕看去,钱谦益吊着一路的心才总算是放了下来。而柳如是此刻也一笑,继而对钱谦益说道:“吾就说了,会稽藩不似忘恩负义之徒,你还担心了那么长时间。”

    听到柳如是的调笑,钱谦益也转而笑道:“河东君明鉴万里,确是老夫多虑了。”说罢,钱谦益连忙向行辕的大门走去。

    此时此刻,行辕中门大开,一个蟒袍玉带的男子正站在大门口迎候。眼见于此,钱谦益三步并作两步,连忙上前行礼,倒是那个男子率先迎了上来,一把扶住了腿脚有些不稳的钱谦益。

    “大王乃是国朝郡王,开中门亲迎,老朽实在愧不敢当。”

    “牧翁在江南为国出力良多,居功至伟,有什么当不得的。至于什么大王,还是免了,我称您牧翁,您称呼我为辅仁,咱们是故交,不要那些繁文缛节。”

    扶住钱谦益的不是别人,正是陈文。而恰恰是这个答案,却着实把柳如是吓了一跳,原本她见中门大开总算是替钱谦益安下了心,至于迎候之人,江浙明军中侯爵、伯爵还好,挂印将军或是总兵官比比皆是,得赐蟒袍玉带的人可以说是有的是,但她却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真的会是陈文。

    “那老朽便失礼了。”

    “您总是这么客气。”

    笑着摇了摇头,陈文转而看向柳如是。三十几岁的模样,衣着剪裁得体,颜色略显单调,但却更好的衬托了柔美的面容和窈窕的身段。只是这份柔美之中,陈文却还是能够看得出,面前的这位佳人,却是个外柔内刚的人物,其内在之刚烈,远胜于她软弱的丈夫良多。

    “这位想来就是当年写下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的钱夫人吧。”

    这首诗名为《岳武穆祠》,乃是在杭州西湖之畔的岳王庙写就的,陈文记得以前有部电影里,钱谦益和柳如是就是在那里有了第一次交集,但那时的柳如是是着男装蹭课,钱谦益却并不知道一屋子读书人中竟还有个才女。

    “正是妾身。”

    不待钱谦益介绍,柳如是便自顾自的做出了回答。钱谦益平日里对柳如是宠爱有加,对于这些无礼之处也并不在意。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