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及后记

    完本感言及后记 (第2/3页)

惧,甚至是可以为此漠视牺牲的恐惧,军队才能容忍更大的伤亡而继续前进的力量。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战争也从来都是残酷的。陈文靠着近代军队消灭了满清,到了这个地步,欧陆的古斯塔夫方阵被破,军事上没有什么值得去写的了,于国计民生上,首要的也是恢复元气,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还是恢复人口,让英雄的母亲们多生养,才是灭清之后的首要工作。

    能不能水下去,按照常理可以,然则其实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拙作本就是以军事击败满清的作品,军事上再无敌手,浙江明军从覆没的边缘在陈文的努力下一路反推,进而灭清,主旨已经抵达终点,也就到了该完结的时候。

    殖民海外,恕笔者直言,恢复了元气,文中也有着相应的制度,走出去不困难,没必要急于一时。至于什么民主,在17世纪,呵呵。共和国时期也曾想要赶英超美,结果如何,读史者自知。说句明白话,该是什么时代,该是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就去做什么事情,步子跨得太大了,是会扯到蛋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聊完了故事,再聊些别的。

    写作,尤其是写这么长的一篇,于笔者而言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都是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

    人设方面,除了主角陈文以外,都是边写边做的。剧情方面,细纲也是在不断的修改。再加上更新的压力,很多地方比较仓促,也比较粗糙。

    这是需要改进的,这本书从上传前存下的8万字开始,第一卷没写完就用用完了,而后一直是紧赶慢赶的确保更新,实在存不下稿子,也没办法进行更加系统化的修改。

    这一点,下一本上传前会尽量的多存一些,避免这一问题。至于下一本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会在今年的11月,也就是两个月后,笔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也需要放下这本书的思路,转入到下一本的思路之中。具体进度,会在群里公布,群号:519264778,欢迎光临指导。

    记录一下成绩,拙作自2015年10月12日上传,2016年2月20日上架,上架时55万字,收藏900,首订87,至完本均定921,再接再厉。

    永历四年一文,一路走来,多有坎坷。如今能够完本,感谢编辑一直以来的鼓励,感谢列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和捧场。

    ………………

    后记

    《国史记》

    前明永历十三年腊月,北京攻陷,凡年,年六月,完成了对辽东及长城以南汉地光复的太祖回返南京。内阁首辅大臣钱谦益以灭清之殊勋率群臣劝进,太祖不允,问之以前明永历帝,永历帝下旨曰:监国齐王秉承明太祖驱除鞑虏之遗志,当为天下主。

    禅让圣旨下达,永历帝不敢进京,唯恐效小明王故事,遂遣太子入朝。同年冬月,钱谦益筑受禅台,太祖焉有灭清之不世殊勋,效明太祖旧例,承明正统,封永历帝为明王,列国朝诸王之首,改国号为夏,改元复兴,以第二年为复兴元年,定都南京,易其名为帝都,夏帝国始立。

    夏帝国建立,太祖公布新政。

    废前明三饷,轻傜薄役,恢复民生。改革税制,建立以田赋、关税、盐茶、商税、官业为主体的税收结构,与民休息的同时国库日丰……

    行鼓励生育之策,嘉奖从征有功将士之母,赐英雄母亲牌匾。免除育有三子女及以上家庭丁税。隐匿避税之民齐出,民间多生之风盛行,因前明苛政、流寇横行与满清屠戮之人口损失迅速得以恢复。至复兴三十年,太祖病故,文帝即位,统计之人口已逾两万万之数……

    兴建学校,国家贴补食宿,童子军学堂依旧例免除食宿费用,设奖学金。以缴获群虏家资,以日本向满清走私武器为由强行租借石见银山,收巨利以兴教育……

    建立内阁、诸部司掌行政;中枢、省、府、县四级提刑掌司法;修民法典,设由勋贵及资深文官组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