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前奏

    第六章 前奏 (第2/3页)

得自己同样无法解释穿越是什么意思,所以一个无法被人调查的身份就非常重要。

    “辅仁?可是论语中的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那个辅仁?”

    “正是。”

    得到这个回答后,王翊的表情变得有些怪异。只是陈文并没有注意到这点,他的脑海里还在考虑着后面的话要怎么说才能提高印象分。

    “甲申之后,在下打算效法辛稼轩南下投效王师。”

    辛稼轩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在年轻时抗金归宋,以五十人袭击数万敌军的大营,擒拿叛徒南下的故事颇为传奇。陈文相信,王翊肯定知道。

    “只是家父年老多病,在下不忍起行。今年年初,家父病逝,在下操办完丧事立刻变卖家私南下。”

    孝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儒家有很多关于孝的名言和典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孔子那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样的回答既可以提高可信度,又可以将自己的形象丰满起来。

    说到这里,陈文心中突然一沉。穿越以来,自己始终奋力挣扎求生,虽然艰苦,但也算是充实。可是,自己那个时代的父母,或许还在等着自己回家……

    陈文强抑着已经开始发酸的鼻子,继续说道:“在下经过南京时,受先父好友所托,前来求见王经略。”

    从合理性上而言,一个没有官身的年轻人是不大可能获得这样重要的消息的,而陈文同样不觉得他自己可以按照后世谍战片编造一个故事。而这一句受人之托,所有类似的问题就都可以推出去。再者,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符合儒家的理念。

    “鞑子议定,今年九月,最晚不超过十月集结大军围剿四明山地区的王师。”

    听到这里,王翊眉头皱了一皱。

    “鞑子的具体计划,在下怕被人搜出来,早先已经把它烧掉了。”

    “可还记得?”

    陈文点了点头,说道:“记得。”

    听罢,王翊的神色露出了一丝轻松,说道:“辅仁先好生将养,过几日身子爽利了本官再来看你。”

    “多谢王经略。”陈文舒了口气,本来他也不打算再继续说下去,经过了今天这么一闹,他打算再重新考虑下先前的计划。

    “不必客气,养好了身体,才能更好的为朝廷效力。”说完,王翊便走了出去。

    伤病所的小院里,王升和他的部下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