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湖广熟

    第十二章 湖广熟 (第2/3页)

时间(时间单位以十年计),让汉沔以及潭州地区变成天下第一的大粮仓。

    即后世所称“湖广熟、天下足”。

    “湖广”二字作为地名,要到明代,意指两湖:湖南、湖北。

    而之所以明代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是因为两湖地区经过唐、宋、元数百年的持续开发,才有了无数良田。

    宇文温想要在这个时代,提前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就做不到,更别说即便他瞬间就把汉沔地区变成农田,土地肥力上不来,粮食亩产就上不来。

    但要部分实现这一目标倒有可能,既然“天下足”做不到,“湖广熟”争取一下,总是有希望的。

    让未来的“湖广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盈余粮食,首先可以存储起来,一旦荆襄地区爆发饥荒,可以就近赈灾。

    其次可以外销,供养下游黄州、鄂州地区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

    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算太难,因为宇文温手上有蒸汽抽水机,不缺铁,也不缺煤,还可以在农闲时就近征发荆襄百姓开荒。

    参与开荒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地,如此政策下,不愁百姓们的积极性不高。

    于是待得做好准备,朝廷调集人力物力在汉沔各地开始大开发,根据汉沔地区的地形、水势,从全盘考虑,修建一个大规模的水利网,然后抽干沼泽,烧掉野草,投放生石灰,尽可能扑灭血吸虫。

    向百姓发放大量铁制农具、耕牛,在官府的组织下分工协作,大规模开荒。

    但一味地围湖造田,只会让水系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这场大开发中,兴建的水利网保留了一些湖泊,作为大型水库或蓄水池,来调节水势。

    雨季蓄水,旱季放水(抽水),让整个汉沔地区做到旱涝保收。

    这是一个宏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朝廷使出万般解数,不仅组织百姓开荒,还许以优惠政策,号召各地大户、豪商们参与其中。

    豪商们不但募集人手开荒,还大量投入奴工,去“承包”最辛苦的工作,譬如清理沼泽、投放石灰扑灭血吸虫。

    奴工从哪来?当然是从捕奴队手中收购而来。

    在汉沔大开发这种强力的需求下,汉沔周边生口买卖空前红火,连带效应之下,直接刺激了南中的生口买卖。

    在南中活跃的无数捕奴队,将大量生口经朱提北上运到大江边上的僰道城,卖给等着“进货”的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