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亡羊补牢

    第二十五章 亡羊补牢 (第2/3页)

吧?”宇文温拿过书,随意翻了翻:“你看,刘义隆养的好儿子,太子刘劭弑父,皇子刘骏起兵讨逆戡乱,接着呢?”

    “他做了皇帝,设典签欺凌宗室,自己奢侈无度,而太子刘子业,继位后是什么德性?”

    “刘子业纳姑为妃,和同胞姊私通,又让左右侍臣奸淫叔叔建安王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这种兽行,居然是一国之君做出来的,你敢信?”

    “再看看,刘骏的女儿山阴公主,置面首三十人,啧啧....”

    “你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呃....”

    面对宇文温的提问,尉迟炽繁哪里答得出来,她是第一次看到《宋书》,不太相信上面所写自刘义隆后刘宋诸帝的事迹。

    “刘义隆还算是个好皇帝,结果养出来的儿子,你看看是什么东西。”

    “棘郎不会的....”

    “且不管他会不会,首先,我得亡羊补牢!”

    宇文温说着说着有些激动,他一直都在担心儿子变成败家子,所以绞尽脑汁想办法预防。

    儿子不争气,老子挣下多少家产都不够败的,为此宇文温要汲取“历史教训”,确保儿子们能健康成长。

    他觉得刘宋的问题,就是家教不行:缺失了父亲这一关键环节。

    出身微寒的刘裕,年轻时家徒四壁,到了四十出头才有儿子,而那时候是他拼事业的“关键期”,不可能有精力管儿子。

    父爱的缺失,让刘裕的儿子们只能“自由生长”。

    所幸其中之一的刘义隆,没有长歪,但他继位后,也许是因为自身经历,忽略了父亲在儿子成长之中的关键作用,觉得做父亲的没必要亲自管儿子。

    他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觉得只要给儿子锦衣玉食、安排“名师辅导”就好了。

    于是缺乏父亲关爱的太子刘劭长歪了,宠幸小人,然后弄出巫蛊之祸,最后铤而走险弑父。

    刘劭长歪了,刘骏也长歪了,然后刘骏养出来的子女,长得更歪。

    宇文温觉得,这就是家教缺失了父亲这一环节后造成的恶果。

    宋国是这样,周国又何尝不是?

    太祖宇文泰,忙着拼事业,没太多精力管儿子,宇文邕、宇文宪这两个异母兄弟,襁褓时就被寄养在大臣李贤家,兄弟俩的童年,根本就没有父亲这一角色。

    结果宇文家祖坟冒青烟,宇文泰有了两个出色的儿子,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自由生长”的宇文邕,忽略了父亲这一角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宇文邕棍棒教育下教出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差。

    即便是相对较好的那个儿子宇文赟,依旧败家败得极快。

    “以史为鉴”的宇文温,觉得自己有重蹈覆辙的危险,因为他在之前的十几年,都是忙着拼事业,常年出征在外,无法对儿子的成长施加太多影响。

    即便他已经尽力弥补,只要有空就会陪儿子,但始终无法兼顾,一直拖到现在。

    虽然尉迟炽繁、杨丽华也很注意教育儿子,但宇文温担心分量不足的父爱,会让儿子们有长歪的可能,他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江山,日后被儿子败光。

    现在,他贵为天子,不需要在外征战,所以要亡羊补牢,亲自主导儿子们“三观”的形成,为此,需要让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