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飞线

    第一百二十二章 飞线 (第3/3页)

    两家人有交情,而厍狄士文的堂妹厍狄氏,原为齐后主妃嫔,齐灭之后命运多蹇,数年前嫁给唐鉴之兄唐君明为续弦,两家人算是有了一层亲戚关系。

    厍狄士文可以对着儿子板脸,但偶遇故人,对方主动过来问候,他总不好板脸。

    得唐鉴救场的厍狄钧,终于得以向父亲问候平安,见着一众官吏惴惴不安的模样,他趁着父亲和唐鉴交谈,低声问道:“怎么?出什么纰漏了?”

    一名官员知道这是厍狄二郎,不由得诉苦:“哎哟,二郎君,只是一些小事,未曾料就正好被令尊撞见了。”

    “那还不快改?”

    “肯定改,马上就改,奈何令尊揪住不放..哎”那官员叫屈道:“本来是没事的,奈何辽东那边抽调电报老手过去,所以这边一下子新手多了,忙中出错,调度列车时出了小纰漏。”

    听到这里,厍狄钧想起一件事,他作为兵部官员,当然知道辽东那边的一些进展,于是压低声音问道:“怎么,过海电报线已经铺设好了?”

    。。。。。。

    莱州黄城,戒备森严的某处官署内,大小官员聚集在一处房子外等候着,他们相互间窃窃私语,议论着某件事情,一脸期待的表情,期待着旅顺那边传过来的消息。

    旅顺和黄城隔海相望,海路距离两百余里,单程行船要两日,这还是顺风的情况下,所以两地之间的消息传递有至少两日的“滞后期”。

    但现在不一样了,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出现,使得旅顺和黄城之间的消息传递做到了“瞬间送达”的水平。

    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通信方式,足以让人们对现实世界产生怀疑,怀疑是不是有仙人下凡,让千里传音的神通变得寻常起来。

    无论大家信不信,第一条电报线路投入使用已是事实,经由报纸的介绍,远在莱州的官员们知道了这种神奇的通信方式,而朝廷不惜耗费巨资布设的旅顺、黄城电报线即将于今日开通,让官员们激动万分。

    这条电报线路和光黄铁路的电报线路不一样,因为是过海,无法以木杆架起飞钱,所以电报的飞线实际上就是直接沉入海底,连接北面的旅顺和南面的黄城。

    浸泡在海水里的飞线要做到耐腐蚀,所以造价昂贵,据说达到了每里两千贯(折价)的制造成本,旅顺和黄城之间的线路全长二百四十余里,造价超过五十万贯(折价)。

    但这不是莱州官员们的关注点,毕竟这线路是朝廷拨款,花的不是大家的钱。

    他们就想体验一下什么是快如闪电的“电报”,而约定好的第一次通电宝的时间,就要到了。

    屋檐下的挂钟,时针走到九点整(上午),候在电报房外的官员们停止聊天,默默地等着结果。

    房间里似乎传来“滴滴答答”的声音,大家听在耳里,心也跟着这个节奏跳动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声音消失,又过了一会,房门被人推开,一个吏员拿着张纸冲了出来,不断喊着:

    “消息到..到了,到了!!”

    见着情绪激动的吏员说话有些语无伦次,市舶使王頍淡淡的说道:“镇静,不要乱,马上对消息。”

    一名官员拿出张信封,拆开后抽出一张纸,官员随后和那吏员依次念起各自手中纸条的内容。

    “咫尺天涯,转瞬即至。”

    “咫尺天涯,转瞬即至。”

    话音刚落,欢呼声起,在场的人们为电报的顺利开通而欢呼雀跃,接下来,就轮到各官署对电报是否正常开通进行依次检查。

    他们要通过电报,向海那边的同僚们发消息,用提问、回答的方式,验证电报线路是否能准确无误并及时的传递消息。

    王頍得知电报顺利开通后虽然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激动万分,市舶司目前是跨海电报线路的直接管理者,所以王頍如今控制着这一造价不菲的通信线路。

    他有的是时间去体会新式通信方式带来的便捷,所以现在不急。

    看着排队等候发电报的官员们,想着即将到来的战事,他难以抑制心中激动之情,双手不知不觉间紧握成拳。

    天子为了解决辽东问题不惜下了血本,而为了让皇子立功,不惜投入多件“法宝”,这条造价不菲的电报通信线路,就是其中之一。

    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当电报出现后,这句话不再是形容词,而战争的形态,又要发生变化了。

    王頍将一个信封交给吏员,吩咐道:“九点半,将这消息传到旅顺。”

    吏员接过信封,抽出一张白纸,却见上面写着三个字。

    “虎、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