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贵利温

    第四十九章 贵利温 (第2/3页)

格,借款如到期不能偿还,则没收质物,因此经常导致许多人家破产。

    而到了杨济生活的晚明,典当行业已经很兴旺了,朝廷虽然规定典当财物的利息每月不得过三分,但实际上一些当铺肆意勒取,所取利息远远超于此。

    那个时代,杨济可是体验过质库(当铺)的暴利,他看过杂剧《施仁义刘弘嫁婢》,其中描写了洛阳城典商刘弘发达的个中缘由,此人以“济贫”为名开了个解典铺,然后开始发家。

    用焦赤金化为淡金,将好珍珠写成蚌珠,将未上身穿过的新衣写成“原展污了的旧衣服”,用烂钞支付当款等各种手段获取了万贯不义之财。

    这就是真实典当行业的缩影,从南朝出现的质库演变而来的当铺,说是救人缓急的“义举”,实际上就是门暴利生意,加上兼职放高利贷,肥了不知多少奸商,却让百姓咬牙切齿。

    质库的出现,自有其原因,典当行业的对对错错也说不清楚,杨济只是不想宇文温走高利贷和典当这条路,因为真是会败坏名声。

    若志向只是当个富贵王公,这种事倒是做得,毕竟名声坏些,坐在御座上的更加放心,可要再进一步,那就...

    “质库、放高利贷是暴利,可本公不要这种暴利,你且放心,‘贵利温’这种名号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新成立的柜坊也不会放高利贷或者兼营质库。”

    因为某种原因,宇文温不太在意自己的名声有些许差评,但这不代表着他就真的不看重名声,涉及到原则问题那可不行。

    “国公,何为贵利?”

    “啊,那是岭南那边对高利贷的称呼。”

    杨济对宇文温自己拿自己名字开玩笑的做法有些无语,这年头大约也只有这位才如此百无禁忌,也亏得只是私下里说说,要是大庭广众之下如此,那真是会被人说成是...

    望之不似人君。

    “南朝的僧人,已经开办了质库,更何况高利贷哪里都有,这种事物无论好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