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你不要骗我

    第九十八章 你不要骗我 (第2/3页)

骗赏钱临时起意现编,就是东拼西凑抄别的书凑在一起,都要花上不短的时间。

    更别说东拼西凑的同时,还得‘润色’,将不同文风的内容‘融合’,不然别人一看就知道有问题。

    首先是《连山易》,所谓‘易’,即卜筮之书,这种书光靠临时胡编可不行,卜筮之术须得体系严整,文字古奥,从头到尾要能够自圆其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凭空捏造出来。

    所谓“连山”,在南北朝时已有《连山》一书,北朝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就引用过《连山》的内容,郦道元的年代,大概“迄今”五六十年。

    而三十多年前身亡的梁元帝萧绎,其手上就有《连山》数十卷,这说明在南北朝末期、初隋时期,应该是有《连山》或者《连山易》流行于世。

    而刘炫自称对于《周易》不是很擅长,那他为何敢伪造易学之书?刘炫是经学名家,即便要作假,也该在其擅长的领域作假,这样才比较“拿手”,为何独独选了自己不擅长的易学?

    其二,刘炫所献《鲁史记》,看书名应该是鲁国史书,而《春秋》、《左传》这些读书人耳熟能详的名著,正是根据鲁国国史而编,刘炫怎么敢明目张胆凭空作伪?

    朝廷负责‘验收’书籍的官员自当是饱学之士,刘炫所献之书是否伪作,只需要拿《春秋》、《左传》与之对照便能知晓,又何须事后经人告发才‘恍然大悟’?

    其三,刘炫年轻时曾在收藏有许多古籍的刘智海家求学,极有可能是见过未曾流传于世的上古书籍,与当世所传史料有些不同。

    所以刘炫所献《连山易》和《鲁史记》很可能不是伪造,而是根据他自己所看典籍和史料,在众人所知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增补。

    “大王开办求学社,出版书籍无数,当知古籍尤其是先秦古籍,若能流传至今,必然会有许多版本对吧?”

    宇文温闻言点点头,这个时代的古籍,确实存在多种版本的问题,尤其是先秦古籍,都是竹书,时间一长就容易腐朽散乱,需要靠人工誊抄。

    错漏在所难免,而不同的人誊抄,错误之处又有不同,这样历经几百年,到底谁手上的书是“原装正版”,就很难说了。

    更别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先秦古籍从民间消失,官藏书倒是有,奈何楚霸王一把火烧了秦宫,许多书籍葬身火海,只有民间收藏家手里残存些许。

    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原版先秦古籍没了,若有民间传世的书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