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晒与煮

    第八十三章 晒与煮 (第2/3页)

滩(池)中最高的那一级。

    晒了一日后将第一级池子里的海水导入第二级,晒一日后导入第三级,与此同时又引海水入第一级,逐日以此类推,利用日晒蒸发海水,让池中卤水浓度逐级变高。

    待得卤水流入最低层的盐台上时,已经接近盐分浓度最大值,再晒上一段时间就会析出盐分,即为“出盐”。

    当然,逐级日晒让卤水浓度增加的工艺需要技术操作,要靠人来判断其浓度是否达到“出盐”的地步,因为卤水流入最后一级的盐台上时,浓度不够会导致出盐量低,而浓度过高水量不足同样也会导致出盐量低。

    这需要经验,但对于灶户们来说不是问题,晒盐和煮盐,其实除了蒸发过程有人力和非人力的区别,对卤水浓度的判断并没有区别。

    数百年的煮盐经验,让灶户们对如何判断卤水浓度很在行,他们将卤水浓度分为十成,十成卤水就是浓度最大的卤水,达到了出盐的条件。

    如何判断卤水的浓度呢?靠舌头去品尝不是不行,但缺点太多,所以灶户们有祖传的办法,那就是用卤水浮子。

    这是一种特制的浮子,分为两枚,一枚为“五成浮子”,一枚为“十成浮子”,若五成浮子在卤水中抬头,那么意味着这卤水浓度大概是二到三成,若平浮在卤水面上即为五成卤水。

    十成浮子若在卤水中斜浮,说明此水为七到八成卤,若浮子平浮于卤水面上,意味着卤水为十成卤,可以出盐了。

    宇文温端详着手上那两枚浮子,心中想到了现代测海水盐度的一种装置:盐度比重计,看着面前一个个目光真挚的灶户,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这些灶户目不识丁,不可能知道海水有“盐度”、“比重”的说法,也不知道海水里有氯化钠、氯化镁等氯化物盐类,但他们就是靠着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做出了看上去很低端的卤水浮子。

    没有任何理论依据支撑,没有什么科学巨著,纯粹靠总结经验而制作出来的卤水浮子,实际上是能测海水盐度的比重计雏形,就这么默默的出现在民间。

    经验科学,父子相传,一逢乱世便戛然而止,卤水浮子还算是好的,毕竟盐业不会断绝,可又有多少萌芽于民间的科技,就这么默默无闻的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