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兵工厂生产情况

    抗战时期兵工厂生产情况 (第2/3页)

:仿捷克ZB26式1324挺

    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

    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

    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

    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

    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

    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有两种:24式和30节式

    24式重机枪:1888-1924年,金陵兵工厂仿制过多种版本的马克沁式重机枪.1934年德国向国-民-党赠送MG08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图纸,由金陵兵工厂进行仿制,于1935年仿制成功,命名为24(民国24年)式重机枪.

    30节重机枪:1921年10月10日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口径改为7.92毫米),正好是民国10年10月10日,顾命名为30节.抗战爆发后由于兵工厂搬迁等原因,30节重机枪的生产几度中断.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重机枪约2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年:24式626挺

    1938年:24式1060挺

    1939年:24式1971挺

    1940年:24式2468挺,30节式514挺,合计2982挺

    1941年:24式1860挺,30节式520挺,合计2380挺

    1942年:24式1980挺,30节式310挺,合计2290挺

    1943年:24式2680挺,30节式260挺,合计2940挺

    1944年:24式2986挺

    1945年:24式3063挺,30节式1737挺,合计4800挺

    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掷弹筒,但产量很少没有正式装备部队.1938年底已迁往重庆的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在大正10年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出新的掷弹筒,命名为27(民国27年)式掷弹筒,开始大量生产.掷弹筒可以看作是一种轻型简易迫击炮,口径一般为50毫米,和迫击炮相比省去了瞄准具和支架.由于没有瞄准具,只有经验丰富的士兵才能精确射击.1944年随着60毫米迫击炮的大量装备,国-民-党停止了掷弹筒的生产,累计生产40909支.掷弹筒榴弹的停产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

    枪榴筒的生产情况与掷弹筒相似,虽然抗战前便开始生产,但产量很少.1939年国-民-党兵工厂研制成功新的枪榴筒和枪榴弹,命名为28式枪榴筒和28式枪榴弹,与中正式步枪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枪榴筒约6万支,枪榴弹约450万个.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兵工厂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和150毫米迫击炮.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停止了150毫米迫击炮的生产,82毫米迫击炮的生产继续了下去.1940年国-民-党兵工厂将库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进行翻新改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命名为29式150迫击炮,翻造工作持续到1944年,具体数量不详.1942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6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1式60毫米迫击炮.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12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3式120毫米迫炮,1945年开始生产,当年生产9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