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跟机上天3

    第395章 跟机上天3 (第2/3页)

之重!

    关键是是这时的空气虽然稀薄,但仍然存在,所以各机翼舵面仍然在发挥作用,只是作用没有在下面那么大!这样的话,怎么合理控制姿态就是一个大问题!

    更要命的是,整个控制过程就只能油一个人来完成!这就不是能够配合的事!人与人之间的配合需要默契,而且必然的有一个延后理解过程,不可能做到同步,这在这段危险的区域中就随时可能翻机!

    就只能一个人来!因为一个人的话他对整个飞机的状况把握是一致的,能够做到瞬间反应!

    高度过了50千米来到中间层,传统引擎完全失效关停,空气流体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的操作又开始变得简单起来,就是纯粹的飞船机师操作手法!

    所以,未来的考核重点,恐怕也就是30千米到50千米之间,是决定一次起飞是否成功的关键。

    弄明白了这一点,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起码对贝海洋来说,他已经不再需要跟机起飞了。

    特里斯坦机长在300千千米轨道上没有停留多久,飞机下美丽的地球在他的眼中也早已经司空见惯,和地面联系过后,选择路径,降低速度,开始降低轨道,准备重返大气层。

    这个时候,精神力调取行星能源提供的动力就不再是向前,而是类似传统引擎的反推!但这样的反推需要控制的非常精密,让轨道逐步降低而不是一头扎下去!

    怎么把目的地,高度,降速降高完美的结合起来,在恰当的空域进入大气层,就很考验一名机师的能力;当然,电脑会給出最优航迹,但这里是没有自动驾驶仪的!

    因为电脑控制不了人脑对精神力的应用!全程手动,就是太空漫游的特点,人类在跨入太空后,终于把无所不能的智脑挤了出去,可以想象,只要在太空中的动力来源是由人类精神力量提供,电脑就永远也插不进手!

    贝海洋可以明显感觉到特里斯坦在降落时要比起飞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