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魔道儒家(中)

    第七百二十六章 魔道儒家(中) (第2/3页)

道德不灭,万古长存的道德圣人。

    虽然这古儒之道极为简单,可修练起来却非常困难,有的人一生都未曾成就过一丝道德儒气,就连孟子、荀子那样的世间大儒都只是证得亚圣之道。只要没有和天地道德融为一体,肉身神魂就和常人无异,逃脱不了身老病死。即便因为道德儒气的原故,拥有破除万法的道德真言,可做到万法不侵、神通无用,但却无法躲过刀兵之劫,五行之难,一块房檐掉落的瓦片都能够置于他死地,所以儒家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言论。

    纵观儒家入世之后,修持儒道的人中唯一一个成就赤诚君子之心的人也只有至圣先师孔子而已,只可惜他不知为何,没有踏出最后一步,与天地道德融为一体,成为道德圣人,反而就这样坐等着寿元耗尽,身死魂消。

    也因为古儒之道修行极为困难,短时间内难见成效,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儒家都被其余各家压制得死死的,若非儒家还有入世之道能够入朝堂、出市井,否则儒家早就已经在其余各家的打压下消亡了。直到儒家出了一个怪才董仲舒,将儒家融入到大汉皇朝气运之中,做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逆天之事,生生将一个完整的大汉朝断绝成了东西汉,更引来了之后的五胡乱华的大祸事。不过也因为此举使得儒家最终和华夏的皇朝气运相连,立足于诸子百家之上。

    董仲舒并不满足于此,因为儒家并无道法,也无仙法,古儒之道修练太过困难,无法应对变化多端的局面,于是他便趁着罢黜百家之机,收集百家仙法,创出儒家文卷之气法门。之后又有大儒不断的融会百家之术,创出入浩然正气,金口玉言等等儒法门,最终形成了现在昆仑三界所修练的儒家大道法门,而古儒之法也因此没落,没有人再去修练此法。

    现在竟然有人还会修持这种古儒之法,而且修持此法的人还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魔界魔人,这实在让人有些难以置信,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就是这名魔人显然已经修练有成,而且还五德化五行,胸中凝聚了道德之气。能够修练到如此地步的人,只有真正那种能够明了五德真意的大儒,并且掌握真正古儒传承的人。不过从这青年文士的表现和处境来看,显然他并没有获得古儒之道的传承,只是得到了修练古儒之道的法门,而如何运用古儒之道孕化而成的道德之气,他似乎并不清楚。

    在昆仑三界古儒之道大多失传,就算是昆仑三界儒家最后一处道场致远堂恐怕也没有关于古儒之道的详细传承。不但修练法门不全,就连一些运用法门也都消失在无数后来融会诸子百家形成的儒家仙道法门之中。否则的话,若是眼前这青年文人知道自己胸中这股道德之气完全施展出来,能够轻而易举的让整个千君城的魔道之人化作灰烬的话,不知道他是否能够像是古儒士那样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不过,若他真的施展出这儒家道德之气,魔界所有人恐怕都不能淡定了,不单单只有魔界,就连佛界、仙界恐怕也都会为之惊惧,因为这儒家道德之气不单单能够辟邪诛魔,还能够破除万法,可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