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世浮华,心有归处

    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世浮华,心有归处 (第2/3页)

着,确实很像真的。”

    严振瑜脸上‘露’出来专业的自信和几分得意说:

    “这倒也不能怪你。早年我有一阵心血来‘潮’,自己动手做了三面战国铜镜,并且做了旧。日常把玩,颇为得意。后来,一面随我亡妻的骨灰埋了,一面赠与了我当时的至‘交’好友。

    几年后,我一次去香港讲学,被一个藏家请到家里参观他的藏品……其中有一面古镜我问他来处,他说是‘花’了120万从一位专家手里买的。我其实认得,那是我赠与好友的那一面。”

    这段话大致能说明这仿品的水准有多高,严振瑜对至‘交’好友有多失望,但是他的话还未说完。

    “后来,也就是我儿子生意失败那几年”,严振瑜犹豫了一下说,“我为他筹钱替人‘乱’作家谱,‘乱’做评说那些事,你也知道,我就不说了。事实上,其间有一日,我曾把这剩下最后一面铜镜取了出来。”

    许庭生知道他说的就是自己手上这一面,也是最后一面。

    “当时我想什么,你该知道的。我想拿它去卖,当真品去卖。那日我挣扎许久,终于有了决心,为怕自己日后反悔,鬼‘迷’心窍……便在当时立即取了工具,在这面铜镜之上又加纂了一些文字。如此,它便无法‘乱’真了。”

    字么?许庭生拿起手上铜镜翻开了一遍,并未发现。

    严教授接过去,指给许庭生看铜镜的边缘一圈。

    窄窄的镜边上,八个字:世好妍华,我耽拙朴。

    严振瑜刻这八个字用的是正楷,正楷东汉方才源起,搁在战国铜镜上,自然就不对了。这是严振瑜刻意为之。

    至于这八个字,本身出自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论含义,大概便在严振瑜与他那儿子人生所求的不同吧,其中或还有几分叹息。

    “我一生平淡,即便战‘乱’,上山下乡,还有文.革那些年,都未觉多少艰辛。人生唯一艰难彷徨时刻,就是知道我那儿子负债累累,被人追讨的那几年。”

    “那几年,我卖名,卖信,卖原则……独这一件事,一件物,守了本心。今日把它送你,愿你,一世浮华不可量,心存拙朴有归处。”

    一世浮华不可量,心存拙朴有归处。许庭生忆了忆,这话别无出处,应该就是出自老爷子自己。大意祝你前程似锦,人生得意……更祝你,人在云上时,心犹有所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