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简直是一地鸡毛

    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简直是一地鸡毛 (第3/3页)

    一想到八千名骑手背后的支撑和管理,卢允浩就感觉心里发慌。

    他现在越来越觉得O2O真他妈不是人干的事儿,别人创业弄个网站,在办公室里盯着一堆技术,很快就开发出来上线了,然后就可以让大量用户来访问,没什么门槛,无非就是流量多的时候升级一下带宽。

    但是,O2O这种东西,跟传统的互联网简直背道而驰。

    O2O需要做大量甚至天量的线下工作,可能公司坐班的人加起来也不过三五十人,但外面跑来跑去、做线下工作的人,加起来要有好几千。

    一旦到了线下工作,就要考虑方方面面,不但人吃马喂,还要考虑后勤供给。

    八千个人,就要配八千辆电动车、配至少四万块铅酸电瓶甚至更多,每一块电瓶至少二三十斤重,一辆厢货最多也就能拉个一百来块,四万块电池得配多少车?

    所以就看出李牧的牛逼之处,车是定制的,实际续航能力是牛外卖电动车的三倍,人家一辆车配俩电瓶,跑的距离顶自己一辆车配八块电瓶,光是这个差距,就额外增加了多少成本。

    一想到这,卢允浩甚至想,干脆就让骑手自带交通工具,自己不给他们操这份闲心了。

    可是这也只能想想,毕竟人家饿了么开了先河,公司提供电动车,到自己这里,反而要让骑手自己买,那骑手哪还愿意跟自己玩。

    他越来越感觉,自己是被李牧拖入了沼泽,现在自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退也退不得,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牛外卖有了千把个回头客,这起码证明,自己还不是一无是处。

    与此同时,饿了么在沪市,一直在稳定高速的发展。

    由于扩大了电动车的生产量,所以饿了么在沪市的骑手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订单再多也没有让饿了么陷入运转不畅的困境之中。

    而且,饿了么始终能够保证半小时内送达的稳定时效性,在沪市,平均一单的送达时间甚至还不到二十分钟。

    许多更重视送餐时效,以及用餐体验的用户,已经放弃了牛外卖给的那点优惠。

    因为用饿了么虽然可能会多花一两块钱,但最起码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但是用牛外卖,自己可能连下单的机会都没有。

    面对卢允浩被李牧按在地上摩擦的现状,IDG也愁的头秃。

    他们虽然不在意钱,但是他们还是希望钱花了起码能听个响。

    现在牛外卖的情况是,花钱也不讨好,刚做了没多久口碑就烂的一塌糊涂,别说跟饿了么二分天下,连保证稳定运营都是个问题。

    而且,IDG也意识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卢允浩根本就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控盘能力。

    有的人,天生就是将军之才,指挥上万人依旧能够有条不紊、配合默契。

    可是有的人,天生就只能当个小班长,带十几个人还能捋清楚,人一多,就立刻手忙脚乱起来。

    卢允浩明显就是后者,现在牛外卖在他手里,简直是一地鸡毛。

    如果把这个项目放在他手里,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