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战略总结

    第二十三章 战略总结 (第3/3页)

将门子弟,李弘冀也是在谨慎任用,期待人才脱颖而出,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奉化军节度使朱令S和镇海军节度使柴克贞都是如此,当然,李弘冀此次任用皇甫继勋做湖州方向的都统,在郭炜看来多少是有一点失策的。

    不过最让郭炜对李弘冀刮目相看的,那就是他居然一眼就看出了火器的发展前景,即使是有淮南之战中自己用兵的影响因素在里面,那也是很不简单的。

    正是因为李弘冀的特别重视,光身投靠林仁肇的慕容英武,在林仁肇手下仅仅补了一个鄂州牢城都指挥使,却很快就因为制造火器之功被李弘冀调往金陵,直接做到了作坊副使、枢密承旨这种中级武官,甚至在此次吴越之战中成为湖州方向的副都统,自领那支使用火器的新军。

    这样一个李弘冀,显然是郭炜最大的心腹之患,因为李弘冀这个国主的存在,已经有了一点复兴乃至崛起苗头的南唐,不能不成为郭炜的眼中钉。

    “未能识破唐国主的蓄谋,未能探查到唐国的火器制作与新军『操』练,实属侦谍司失职,臣等无能,险些误了陛下和三军……”

    韩微当然不能让皇帝主动承担大意失误的责任,听到郭炜这样自责,赶紧将责任揽到自家身上。

    不过郭炜打断了这种形式化的责任探讨:“侦谍司和兵部职方司的人员太少,原也探查不了这许多情状,有关责任之事稍后再议……”

    郭炜确实已经想通了,农业生产水平也就是这个样子,加强水利建设和农业系统化都需要时日,所以手头的脱产人员就是这么多,又要增强军力,又要加强手工业生产,在情报工作方面是不可能做到让他对敌情了如指掌的,这不是哪一家的责任问题,还不如作为皇帝本包大揽过来算了。

    关键是需要对战略重点做一些调整,情报不足的部分,就用海量的战略预估来覆盖,敌情不明的危险,就用足够的成算和强大的军力来克服。

    “当务之急,是请众卿在这里议一议,朕若是在下一步决意征伐江南,最快可以在什么时候开始?成算如何?”

    郭炜着话的时候,眼睛却不是看着沙盘上南唐的疆域,而是在房内众将的脸上一一扫过。

    “下一步决意征伐唐国?”

    众人都是一愕,毕竟唐国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无论在国力军力还是民心士气方面,那都是南方诸国里面首屈一指的,所以在大周夺取淮南从而与唐国隔江对峙以后,有大江相隔,有定远军守江,大周基本上已经不惧唐国的袭扰,众人在潜意识当中差不多是把唐国作为统一南方之战的最后一步,顺序仅仅先于攻取河东。

    枢密使王朴的《平边策》倒是主张首先攻取江南,不过在座的这些人也都知道,无论是先帝郭荣还是面前的这位官家,心目中的战略顺序可不是这样的,否则的话,也不会放着南唐不打,禁军却已经先取了荆湖和西蜀了

    更多到,地址[]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