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质子

    第二十三章 质子 (第2/3页)

过关,缓兵之计依旧行不通,暂缓攻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李弘冀敢把长子李仲远送过来,郭炜当然就敢让禁军暂停攻城,反正又不是撤军。

    要想让朝廷撤军,那李弘冀就得乖乖地入朝,不管是强攻、出降还是怎么的,禁军是一定要带着李弘冀回东京的。

    而且在李仲远出城到行宫和李弘冀出城入朝之间的时间间隔肯定也不允许太长了,虽然郭炜并不担心南唐还有什么秘密手段翻盘,但是大军一直停在江南,后勤负担是很重的,即使已经做了一年以上的作战计划,能省下来当然还是更好的。

    再南唐本身没什么能力翻盘,不等于整个局势就不会出什么意外,大周的北边还有契丹和北汉呢,南边还有南汉,禁军在江南这里停留的时间越久,契丹那边可能出现的变数就越大。

    “就依陛下的旨意,郎君尚需整理一些行装,宫中还要设宴饯行,当在三日内出城至行宫,还望王师在这几日缓攻。且先遣郎君在营中待个十天半月,国主病愈了就会随王师入朝。”

    徐铉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自己就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周主虽然年轻,却是实在难以用言辞打动,最后还是要用到李弘冀交代的底线条件,这个使者真是当得失败透顶。

    …………

    看着徐铉退出大门,郭炜的眉头却突然皱了起来,浑不似方才的自信安然。

    李弘冀的缓兵之计,难道就是为了这么两三天?还是他当真舍得这个儿子,为的是拖后面那十天半月的?李弘冀拖这么一点时间是为了什么?他还能从那里翻出王牌来?

    “卢卿,怎么看?”

    一下子想不明白,郭炜心里面就不踏实,还是先问一问旁边的人怎么看吧。

    “唐国主这是在行缓兵之计。”卢多逊平静地答道。

    嗯,也认为是缓兵之计……嗯?不对,我的目的可不是问这个,光知道李弘冀在用缓兵之计有什么用?需要推断的是李弘冀用缓兵之计为的是什么,南唐还能有什么后续手段。

    郭炜转头看着卢多逊道:“那么李弘冀的缓兵之计是为的什么?拖延这几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唐国就能有什么作为么?”

    “这个……臣对军旅之事不太熟悉,一时却是难以推断,只是知道唐国主定然是在行缓兵之计而已。”

    饶是卢多逊向来聪明强力有谋略,这时也被郭炜问得语塞,要通过徐铉的这一段表现看出来李弘冀的缓兵意图,这对卢多逊来并没有什么难度,不管是他熟的经史还是他自己的实际阅历都支持这种判断,但是要他准确地推断出李弘冀的后续手段,卢多逊可没有足够的资料,怎么他也只是翰林学士承旨,而不是侦谍司或者运筹司的人。

    “……是了,是朕要求过苛了,卿毕竟不在枢密院任职。”

    郭炜这才醒觉自己有点病急『乱』投医,是因为感觉到李弘冀的表现超出了自己的预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