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南乡镇

    第十七章 南乡镇 (第2/3页)

里随波逐流了。

    贺州应援使的旗号,龚澄枢当然是认得的,见到了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龚澄枢才算是把心落到了肚子里面。而作为内太师、朝廷派往贺州宣谕的天使,指使一下贺州应援使,对于龚澄枢来说根本就不成问题。

    有贺州应援使的听命奉承,龚澄枢的那艘轻舟自然是换成了大船,船只牢靠、补给充足、船工满员,倒是省了他跑封州去换船,而可以一路顺流而下直接跑回兴王府去了。

    而与龚澄枢的会面,则将伍彦柔那股意气风发的气势打消了一半。

    从龚澄枢的嘴里,伍彦柔获悉了周军前锋已经逼近贺州,即将对贺州形成合围的消息,芳林镇,那是抬抬脚就可以踩到贺州城了。

    而龚澄枢及其属下那种满面青白的落魄模样,则让伍彦柔直观地感受到了周军的威压与贺江水道的风险。

    伍彦柔所部征用的那些船工当中,从封州征发的还是比较熟悉贺江水道的,大船不上南乡的禁忌,伍彦柔从他们的嘴里也听说了,不过直接从经历了龙门滩惊险航程的人那里聆听切身体会,那种感受肯定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哪怕是仅仅从行船的难易程度而言,伍彦柔都已经会选择在南乡镇舍舟登陆,然后再驰援贺州。

    更何况,从龚澄枢听闻周军进抵芳林镇开始算起,时间都已经过去了两天,只要不出意外,周军肯定是对贺州形成了合围,也就是说贺州旁边的江岸多半已经处在周军的控制之下。即使不考虑水流湍急行船困难的问题,船队靠岸登陆的地点如果靠得贺州太近,弄不好就会被周军半渡而击了。

    南乡镇距离贺州城有百里之遥,又有一个不错的码头,在此舍舟登陆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离得敌军较远,码头也有利于船上的乘员快速上岸。

    在镇上迅速集结军队,只需两日就可以从陆路驰援贺州城了,听说进攻贺州的周军实际上只有不到三万人(不管是贺州刺史陈守忠还是韶州刺史辛延偓,将敌军兵力稍稍夸大都正常得很,把不到三万人吹到将近五万并不算离谱,不过官场之道欺上瞒下,对于可能要并肩作战的天使和同僚却不好胡言了),伍彦柔自己手下就有三万多,加上贺州守军,对这一战伍彦柔倒是颇有信心。

    “传令全军,靠岸抛碇,今日天色已晚,船队先停泊在岸侧,儿郎们且在船上歇息一晚,待明天迟明再登岸,然后驰援贺州!”

    贺州应援军的船队抵达南乡镇的时候,已经是九月十二日的傍晚时分,看着暮色当中苍茫的群山和宁静的小镇,伍彦柔如此吩咐了下去。

    南乡镇实在是太小了,几百户人家怎么可能容得下数万人驻扎,那个规模颇大的驿馆也就可以供应数十人食宿,此时的天色实在是太晚了,大军下船到镇子外面安营扎寨的时间根本就不够。

    好在大军是乘船而来,船上歇息炊饭毫无困难,一路行军本来就是用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