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阵前军议

    第二十四章 阵前军议 (第2/3页)

军队的前列都是披甲的象群。

    林邑王使用象群的办法,大概就是现在南汉军象阵的滥觞了。宋军在初遇这种军队的时候也是难以抵挡,估计是连着败退了好几阵,然后宗悫从仿生学方面想到了克敌之策,当时已经有“狮子威服百兽”的说法了,而他就是根据这种说法去大量制造狮子的模型,以此来恐吓惊散象群,最终果然成功,象群受惊乱窜,林邑王的军队因此溃散,林邑被宋军攻克。

    之后的历史记载就是南朝萧梁时期了,西魏将领杨忠和梁军作战,梁军使用了大象,而且是将兵刃捆缚在象鼻上,然后驱象冲突敌阵,结果杨忠只是以弓弩强射,就迫使大象转身反走。

    从这两个战例就可以看出来,大象的身躯固然庞大,皮糙肉厚难以杀伤,看起来是相当的可怕,令人无从着手,实际上却是很容易克制的。

    克制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将象群惊退乱奔甚至反走践踏其后军,因为大象的胆子很小。

    人类对大象的驯服,其年头应该不会比马匹更短,但是军队作战最终选择的是战马而不是战象,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说现在中原地区已经没有大象的栖息地了,那么商周时期的河南地区还是多有象群的记载,但是那时候军队的主力就是马拉战车,而不是什么战象。

    当然,这里面可能会有大象比马匹更难驯养的原因,但是看前面的那两个战例,似乎大象的胆子确实要比马匹更小,或者说不容易训练到战马那种程度,这种弱点简直就是一抓就准。

    “如上所述,末将以为狮子模型和强弓硬弩尚且可以惊退大象,更何况我军手段更多,故此只要我军提前有备,南汉军的象阵不足为惧,即使敌军孤注一掷用‘火象阵’冲击我军,最终也只能自食其果。”

    说到了最后,一直在大帅等人面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孙全璋这样总结道。

    嗬!这小子果然是有对付象阵的办法,听他说话那一套一套的,从《左传》到《宋书》再到《周书》,好像比那些进士的史籍工夫都不差,这都是打哪里学来的?要说是孙家的家传学识么,李延福真是打心底不相信,孙家只是起自定州狼山的豪强,别说和那些诗礼传家的世家大族相比了,经史学识比之中原的多数将门都不如,李延福确定自己是没学到过这么细致,那么孙家就更不可能了。

    那就只有在武学的那一段学习有可能让孙全璋长这么多见识了,然而李延福自忖当年自己在武学的学习也不差的,但是自己却不知道那么多,这就说明了武学的第一批生员并没有受过如此细致的历史战例学习,只可能是后来的武学增加了许多课时。

    武学的第一批生员进入锦衣卫亲军之后的发展前途都很不错,可惜就是没有学得很细致,大概当时的陛下就是赶着要短训出一批组建锦衣卫亲军的嫡系军官了,学习和操练都稍嫌匆忙,比不得后来的武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