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廷议定难军

    第三章 廷议定难军 (第2/3页)

是要先听一听其他人的想法,如果郭炜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以他如今日益增强的威势,很有可能会严重干扰大臣们的思路。

    “定难军虽一直受封册于中朝,不过都是出于一时之言,其心未尝有臣顺之实,自拓拔思恭以来,据有银、夏四州已历三代数人,继代之时,名为朝廷册封,实则平夏部自相授受,其状有甚于荆南、武平。”

    范质追溯了一下平夏部拓拔李家割据定难军的源流,这些郭炜当然也是知道的,其实范质追溯得还不够远,这事真要一直往前追是可以追溯到唐太宗的,当年他挂着一个“天可汗”的名头,把腹心之地任意赐给诸藩居住,而又不将他们化为编户齐民,任由其在内地维持部落形态,党项拓跋氏就被安置到了静边等州,并且被赐姓为李,后来还迅速壮大,有一部析居夏州,号为平夏部,这就是李彝殷家族的源流了。

    既然保持着部落形态,其酋长就很自然地掌握着全族的力量,这在大唐强盛的时候似乎看不出什么危害,等到大唐衰落,当年的汉家故地一转眼就变成了党项世袭割据之所了。

    像荆南和武平军那种割据,甚至像后蜀、南唐和南汉这样僭位称帝,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家一姓的野心和努力,那些割据政权里面的官僚其实给谁服务都无所谓,所以这些割据势力扫平起来并不难。

    但是像定难军李家这样有党项部落作为核心力量的割据势力,那可不是光搞定一个做定难军节度使的李家人就可以搞得定的,所以范质才会说“其状有甚于荆南、武平”。

    “嗯……”

    见范质讲完古之后就停住了,郭炜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往下说,对于这事,郭炜是决心不首先表露自己的意思了。

    “先帝与陛下立志澄清天下,已经陆续平定了多处割据藩镇,使朝廷政令达于细民,使天下百姓免于藩镇交征,实在是顺天应民之举。这定难军长期割裂西北,屡犯沿边州郡,使西北士民难安,本当在陛下扫除之列,只是当地蕃汉杂处,又有契丹与河东牵制,非长期精心准备难以解决。”

    范质前面的那一番话说得郭炜挺高兴的,既大力颂扬了郭荣和郭炜坚持统一天下的作为,又明确地指出定难军也是统一的目标,也就是说至少以范质为代表的那一批官僚士大夫是支持郭炜发兵打定难军的——但是这只是在原则上。

    所以说郭炜最讨厌“但书”了,什么事情开始都说得好好的,结果一个“但是”或者“只是”一转折,前边的那些好话基本上就是空话。像现在范质在原则上肯定是支持郭炜将定难军也纳入统一的步骤之中的,但是马上又把难处一说,这事就得有一个“长期精心准备”的阶段了。

    当然,郭炜其实也明白现在还不是打定难军的时候,所以他乍一看到李彝殷的讣闻时是既震惊又不痛快的,就是因为李彝殷死得还真不是时候。不过范质把郭炜心中郁闷的事情彻底挑明了,结果只能更增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