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策并行

    第二十六章 三策并行 (第2/3页)

知道他心中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这个糟老头子肯定是想着自己也没有几年好活的,所以称臣纳贡以求和不算什么长久之计也无所谓了,只要这个办法可以保得他在世的时候安享荣华富贵就行,至于七八年之后周主是不是会像对待李弘冀一样的对待刘鋹,只是信手一挥就让南汉灰飞烟灭,这人就完全管不着了。

    但是这种想法压根就是只适合于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李托,那个年轻几岁的龚澄枢明显就是对称臣纳贡的和议之策不怎么热衷,虽然他碍着李托的国丈身份不好明确反对,却另外提出了一个更为荒唐的出海避难之策。

    相比之下,还是那个新来的慕容内中尉提出来的建议才是真正的良策。刘鋹现在还没到三十岁,当皇帝的岁月还长着呢,称臣纳贡这么憋屈而又缺乏长效的方法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对策。就是她黄琼芝,现在也不能称老,有的是花样年华要过,哪能放着皇帝都言听计从的女朝官不做,却去选择一个七八年之后就有可能被周主任意宰割的命运,将来混得和唐国的宫人一样,被周主当作各种货品随随便便地赏赐给臭大兵、脏工匠?

    其实就算是李托的那两个养女李贵妃和李美人都应该无法喜欢李托的这个主张吧?如果刘鋹选择向大周称臣纳贡,结果在忍辱七八年之后就和李弘冀一样成为汴梁之囚,李贵妃或者还能跟着刘鋹依旧受宠,但是那寄人篱下的日子任谁都难过,而李美人怕是就只能任由周主发落了吧?如果能够被周主留在宫中,那还可以说比跟着刘鋹都要强,不过听闻周主是个不怎么好色的人,于是李美人说不得也要被赏赐给什么粗鲁军汉、工匠之流,那种命运岂是她甘愿的?

    “至于出海避难之策,那只能是战、和均不可得的情况下采取的无奈之举,陛下若是能够在兴王府安享富贵,却又何苦去海上颠沛流离,冒那风浪之危?所以陛下不如听慕容内中尉所言,全力备御兴王府,以深沟高垒迫使北军无功而返。”

    在黄琼芝的眼里,出海避难显然也不是什么良策,只不过比称臣纳贡稍微好那么一点,毕竟刘鋹要是乘船逃亡,除了会把宫中易于携带的珠玉珍玩全都装走之外,肯定也是会带上她们的,跟着携带敌国财富的刘鋹,另外还会有相当强大的武装护航,即使是漂泊海上,那日子总也要比做军汉工匠妇来得强。

    不过海上的风浪颠簸,南洋那些小岛的蛮荒……想想都觉得十分的可怕,但凡有一点希望,那还是坚守在兴王府的好。

    “黄侍中所言甚是。称臣纳贡之外定然不免于割地,陛下在屈辱之余却仍然难以确保长久富贵,异日周主若是像对待唐国主那样翻脸无情,失去五岭天险的我国比之失去淮南的唐国只有更加不堪;出海避难也就是比称臣纳贡稍好,多少能够自主,身家性命不会被操于周主之手,只是海上风急浪高,海贸虽然可以供陛下富足一生,南洋那些蛮荒小岛却是实在难以安居。”

    卢琼仙的感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