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辽的决心

    第十章 大辽的决心 (第2/3页)

九月,还师不过十二月,都是因为契丹儿郎胜在马力,而军户马匹放牧草场,只有到了秋季才足够肥壮可资驰驱,一旦战事迁延,用马过度而打草谷不及,马匹就会瘐毙。现在九月将尽,群马固然肥壮,但是此时大规模征召军兵,恐怕战事并不会很快结束,一旦拖到了冬春季节,西南诸部的畜群越冬就要被耽误了,那时候即便战胜了周军保住了汉国,南面各部族都将一蹶不振……此战恐怕是得不偿失”

    作为管理杂部民事的南府宰相,耶律瑰引深知放牧的规律,更了解往常出兵选时背后的道理,在他管辖范围内的那些部族,有不少都是驻扎在南线的,冬季牧场和南朝接壤,以往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因为战事伤害部族元气的事情。

    本来作为放到大辽南部牧场的部族,算得上运气比较好的了,他们的牧场即便没有西北、东北诸部族的牧场那么大,但是水草却足够丰沛,气候更是温暖,越冬比其他地方好过得多。但是在南朝的范阳军、卢龙军几次防秋行动中,周军悍然越过燕山到草原上放火烧草,就曾经让北安州附近的十多个小部族失去了冬季牧场,结果在进入春季之后牲畜大量饿死,部族人口直线下降,很多在三五年之后都没能恢复过来。

    虽然那几次是周军主动攻击,遭受惨重损失的部族是因为自己的牧场被周军烧杀扫荡,而这一次预定的是大辽主动出击,作战将在汉国境内展开,对南边各部族的牧场不会有直接的破坏,但是按照耶律屋质和萧干等人的意思,这一战要出动倾国之兵,也就是几乎要把南边各部族的壮丁与马匹征发一空,那马群正常越冬是想都不要想的了。

    现在已经是九月底了,南朝那边还只是在向镇州、潞州集结大军,而没有攻入汉国境内,等到他们进攻汉国而大辽出兵救援,肯定是十月份甚至还要往后的事情,以耶律瑰引见识过的周军战斗力,他可不相信战争会在两个月之内结束——大辽很难速胜,当然周军想要快速攻破晋阳也是不太可能的。

    战事就这样拖到春季,南边的冬季牧场气候再温暖,也不够保证畜群越冬用的,必须得靠人力打一些干草补充饲养,而为了战争动员阖族的壮丁南征,这些力气活就得全部压到留守的妇孺身上了,这种情况可是真不乐观。而跟随壮丁们南征的那数十万匹马呢?没有合适的越冬保养,还得连续征战,积攒了整个夏秋的肥膘恐怕都支撑不下来,最后就算是胜了周军,那数十万匹马还能剩下来几成?

    这一战有什么必要去打?为了汉国刘家火中取栗么?从高粱河之败以后,耶律瑰引就一直不觉得再有和南朝一争雄长的必要了。其实按照他的心中所想,南朝以前之所以孜孜于北伐,不过就是为了收回他们的故土而已,在收回了南京道之后,周军不是就一心防守着燕山长城么?即便偶尔越过燕山进行烧草防秋,那也只是一种攻势防御,可从来没有对北安州进行围攻,更不要说占据任何一个牧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