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朝堂争执

    第八章 朝堂争执 (第3/3页)

家;李昉更是豪门大家族出身,这个大家族出过李崧这等侍中一级的高官,李昉的父辈也是官至三品;也就是王溥的家世差一些,不过王溥的父亲王祚虽然只是郡小吏起家,揽财买田的本事听说却是一等一的。

    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啊……天下只有天良发现之个人,无有天良发现之阶级;只有自行觉悟之个人,无有自行觉悟之阶级。

    也是,自己手底下的这些个文武大臣,和自己的关系当然有个亲疏远近,在一般的权力斗争中多半会按照这种亲疏远近来决定站队,所以王著、吕胤、卢多逊这样的潜邸之人在很多时候竟然会表现得如同是自己的代言人,不过实际做到了这个层次的官僚,就不可能彻底依附于谁,哪怕是皇帝呢。

    这些个文武大臣,他们也是各有各的精神和利益追求,有各自的利益集团和符合这些利益集团的政治取向,这些政治取向在平常的时候或许能够与紧跟皇帝严丝合缝,不过郭炜现在要搞的这个税制试点却终于试出了双方的利益差异来——在付诸讨论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郭炜作为一个比较明智而有作为的皇帝,他当然很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可以这么说吧,在一个皇权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合度是最高的,只要这个皇帝足够明智,他的施政纲领基本上都会是围绕着维护和增强国家利益而来。

    然而文武大臣们却不同,他们所属的利益集团虽然有很多种,但是哪一种和国家利益的重合度都不会太高,而且重合点往往区别甚大。另外,他们对国策的支持与反对倾向,除了受到他们所属的利益集团影响,有时候还会受到他们最初出身的影响。

    当下的吕胤、李昉、王溥这些人,就已经很明显地站到了豪门巨室世代显宦这一边,在这个时候,维护该集团利益的动机就占据了主导,所以对于皇帝的土地累进税制试点改革计划,他们的感觉从一开始就是负面的——必然会增加本集团利益支出的政策,感觉怎么可能正面?至于个人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皇帝的这个政策对国家的长远利益,就都要放到比较次要的地方去了。

    反倒是首相王著这个人,大概是因为其出身不过中小地主家庭吧,对土地累进税制的反感就不太强烈,而作为一个比较纯粹的官僚,主要依靠俸禄而不是田产过活的人,就更不会对田赋的比例调整多么敏感了——只要这种调整不会影响到朝廷的岁入。所以王著这时候就显得分外的超然,他此刻深思的东西才是真正有关国家利益的吧?

    郭炜继续打量着殿中群臣的表现,心中已经完全明悟了。幸好啊幸好,幸好整个官僚集团不会是在这件事上和自己完全对立的,而作为官僚集团之首的首相王著,目前看起来倒是能够成为官僚集团里面支持自己的最强一派。

    !@#

    []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