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决断

    第二十二章 决断 (第2/3页)

而对辽军有利的秋高马肥么……从春夏就开始的战争怎么可能让辽人做得到安心牧马?牲畜在“冬瘦、春死”之后赶上连绵的战火,“夏饱、秋肥”那是完全不用指望的了。

    这样的开战时机选择,打的就是游牧部族比农耕人群更为靠天吃饭的弱点,打的就是他们更为缺乏积储的弱点。当然,尚未进入工业社会的大周因此付出的代价也小不了,这一战如果拖的时间太长,像汉武帝那样把多年攒下来的战马耗死、国库存粮耗光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过郭炜勇于面对这种前景,只要能够真正把辽国彻底打垮,这样的代价他受得起。

    反正济州岛那边的牧场正在为大周源源不断地生产各色良马,如果打垮了辽国,大周控制了燕山北麓的牧场,那里同样可以给大周提供良马。至于整个北方地区的官仓存粮用光,那还可以从南方紧急运输增援,只要国内不出现大乱,治河与水利也初见成效,粮食恐慌出现不了的。再说大周的边上除了辽国又再没有真正的威胁了,打完这一仗就赶紧休养生息个几年呗~

    郭炜原先担心的地方却不是李昉等人可以想像得到的。

    对于知道另一个时空历史的郭炜来说,诏令诱迫现在的定难军参与此次伐辽倒是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毕竟在李继迁作乱之前,定难军尽管并不听调,夏州党项李家的当家人也从不赴阙,但是他们对协同朝廷大军作战并无抵触。就像在郭炜亲征北汉的时候,定难军也和府州、麟州一样出兵了,即使没有和折家、杨家那样服从郭炜的统一调遣,而只是在石州等到捞一把就走,但是这也还能算协同作战吧,定难军终究是在河东战场牵制了敌方的一部分兵力的。

    郭炜一开始担忧的却是,和定安国及其附近女真部落联军,结果会不会和另一个时空的海上之盟一样糟糕。

    在后世的许多历史爱好者眼中,北宋与完颜女真的海上之盟,南宋与蒙古的会攻金国,那可是两个愚蠢的决策,一个是自曝其短诱人觊觎,一个则是重蹈覆辙,郭炜对这些争论当然也是有些了解的。

    不过只是稍加对比权衡,郭炜就知道自己完全不必担心大周会“重蹈”两宋的覆辙了。

    现在的定安国和那些生女真的力量根本就无法与海上之盟时的完颜女真相提并论,现在的周军和海上之盟时的宋军同样不能并提——完颜女真有能力在护步答冈一战击溃数十万辽军,定安国和那些生女真则还是只能依靠地形与气候对抗辽军东京道地方军的偏师;宋军北伐燕云居然会被辽国南京道的兵马杀得崩溃,最后只能祈求盟友攻下燕云然后自己出钱买回来,而周军对辽军则是全面占优,幽蓟地区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打下来了,在滹沱河谷更是将出援北汉的辽军主力一战尽歼。

    联盟么,当然得有共同的目标和彼此相当的力量,这种联盟才能稳固。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