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去留之辩

    第十六章 去留之辩 (第2/3页)

默默的说了一声“节哀”!

    现在鲍生突然有一种错觉,继位饶阳君,又得赵国大将军李牧青睐。说不准这个现今看起来尚且十柔弱的少年,说不定真能替自己报的大仇。

    病榻之上的赵王偃,正激烈的看着一众文武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则是,是否释放饶阳君世子子婴回返饶阳继承君位。

    战国时期的封君,从法令上讲,除受封者被剥夺外,不仅可以终生领有封地,还可以传诸后世。比如冯亭以上党之地降赵之时,赵孝成王派遣赵胜告诉他说:“以万户都三封太守,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侯。”“世世称孤”、“世世为侯”等话语可以说明封赏可以传诸与后世子孙。

    但在实际中很难有这种世世称孤的存在。触龙在游说赵太后派遣长安君为质时两人曾经提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曰:“老妇不闻也。”

    可以见得,虽然封君封侯的存在基本上没有传到三世以上的,但封君传世确实存在,只是如果没有功劳不能长久罢了。

    先王时期,武安君郑安平死,其封地就被国家收回了。在这完全可以因其先例。将封地收回国有。

    但这里又牵扯了三个其他的问题。

    首先,成蟜的身份摆在那里,秦国公子,当今秦王亲弟,在成蟜的归顺在这几年里,确实让赵国上下大为长脸,特别是在与秦国的一些外事交流中,更是让长久以来为秦军压制的赵国君臣有了个反击的利器,经过一系列的宣传,比如秦国公子仰慕赵国盛威,归附赵国云云,此时的军人由于缺乏学识,将领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此一来对赵国军队的士气也有一定的提升。

    成蟜离世,必须马上寻找一个替代品,来顶替成蟜的作用,成蟜之子子婴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其二,饶阳君与其他的封君不同,国内其余封君在自己封邑内顶多拥有一定的邑兵或者食客,就算直接取消并不会造成多大动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