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章 土豆抢收会战

    第1578章 土豆抢收会战 (第2/3页)

集中力量进行了十一个小时的“会战”,三大集体农庄的农田愣是被扫荡一空。

    因为基层工作人员对每一车土豆都过了磅,写在笔记本上是数据已经开始汇总,只是数据过于繁杂,要计算出战果势必要相关人员计算一宿。

    虽然得不到真实的数据,但粮仓的存储量是有限的。

    为了应对未来的冬季,粮仓得到了扩建,目前大大小小的粮仓总共能囤积十万吨公斤土豆。当前,已经有七成的粮仓被土豆填满,这既是表示,包括原本的库存在内,粮仓已经囤了七万吨土豆!

    其实仅从活命的角度看,一人一天吃一公斤土豆即可存活,现有人均土豆量高达700kg/人,即便一人一天吃两公斤,也能生活接近一年!

    粮食供应当然不可能这么操作,因为其余的仓库还有大量的面粉库存,它们是军人的粮食。亦有空头而来的罐头和纯粹的砂糖。

    除了土豆的挖掘,军民把蔬菜田也挖了个一干二净。

    胡萝卜、白萝卜、洋白菜,甚至是调味用的辣椒,它们因为到了收获季,正缝下雨,索性一股脑的挖掘干净!

    此次“会战”,绝不能简单的用挖掘多少土豆来概括。诚然,行动实际上初步解决了游击共和国过冬的粮食问题,行动也是指挥部进行的除军事行动外,最大规模的一次军民动员。

    杨明志一直待在指挥部内,即避雨,又守着通讯室的那堆电台遥控指挥,又拿着放大镜和铅笔,在地图上研究。

    小雨淅沥沥的一支下达天黑,整个白天,铁匠村里真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没有下田劳动的人,他们对满载而归的手推车目瞪口呆的同时,也如同吃了定心丸,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再也没有尚未挖掘的农田,结束一整天高强度劳作的人们身体疲惫,精神却非常亢奋。

    这时候,轮到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履行承诺了。

    没有什么,比一顿丰盛的大餐更能作为今日丰收的庆祝。

    且看那些下田的难民,他们到专门地点领取了兑换券,再到规定的粮仓领取了粮食。每个小组究竟挖掘了多少土豆,第一时间就有了结果,所以每个组员在领取报酬时,自己该领取多少都心里有数。

    游击共和国苏维埃体现了它的公正!

    今日,超过六成的小组超额一倍完成任务,其中又有两成超额完成两倍。最疯狂的一个组,居然超额完成了四倍。

    该如何奖赏这个组?发放物资人员不得不直接汇报给柳得巴廖夫本人,不曾想,该组全体组员居然被直接请到苏维埃办公室里。

    “您要推崇斯达汉诺夫,如果我们中真的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任务,该怎样奖赏?”柳得巴廖夫曾问过。

    “呵呵,给他们定的挖掘量本就很大,如果出现一个挖掘大王小组,该组成员全体获得……嗯,二级游击队员勋章。”

    在萨林奇金看来,无论如何他们还不能成为劳动红旗勋章获得者,再说游击共和国也没有库存这种勋章。

    倒是空投而来有数量巨大的一级、二级游击队员勋章,发放它们倒是合情合理。

    这个小组得到了柳得巴廖夫和萨林奇金的接见后,全员被授予“二级游击队员勋章”,其意义甚至远大于他们该得到的物资奖励。

    每个劳动小组按家庭编制,参与劳动的也几乎是四十岁的妇女。

    战争使得男性大规模的凋亡,女人不但成为劳动者的主力,在游击共和国,她们更将成为未来的军队中坚。

    只是对于纯粹的劳动者,她们如何也不该获得“游击队员勋章”,该勋章是授予杀敌立功的战士的。

    显然,萨林奇金不打算呆板的执行国防委员会的这方面决定,他在白俄罗斯有着很大的权力,在发放勋章上,他在得知居然有一个小组完成了四倍的工作量,震惊之余果断发放了勋章。

    此事绝不是这么简单的结束!

    虽然详细的统计结果还没计算完成,明眼人都看得出,粮仓里粮食堆积如山,就是真的有十万人在此定居也能养活。

    接下来,宣传部门有了绝好的宣传案例,贴在各个集体农庄报栏和少量分发的《诺夫戈梅利时报》,头版头条必被获得勋章的劳动小组占有。

    经过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未来必须回归生产建设,那么宣传该劳动小组的英勇事迹,即是最应该的事。

    八月一日的傍晚,挖掘的土豆、蔬菜,立刻上了军民的餐桌。

    所有的军人统一到各个食堂轮流吃饭,主食是面包片和土豆,辅以洋白菜、萝卜、双孢菇、鲶鱼肉块、罐头牛肉、酸菜熬煮的汤。当前,白罗斯人都喜欢酸食,却不甚喜辣。他们对辣椒非常敏感,所以士兵喝到这汤后,表情可谓五花八门。

    关于几个月前空投辣椒种子,这是杨明志特地向上级铁木辛哥本人申请的。

    杨明志对辣椒是比较喜欢的,只要有了辣椒,他更是能亲手炒出最正宗的中国家常菜。将辣椒晒干更是能保存一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