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喝可乐

    第1711章 喝可乐 (第2/3页)

孕体重涨的很厉害,以至于走路完全不如以往轻盈,在莫斯科走了七公里已经非常疲惫,然而区区六个月前,自己扛着枪背着行囊,一天奔袭三十公里还能投入作战呢?

    一个运动健将泯然众人矣,若是吃了这么多糖变成肥婆,那就太糟糕了!

    ……

    一阵响亮的汽笛声宣告了军列即将启动,月台上抽烟的两个蓝帽子的家伙,麻溜的迅速吸完剩下的烟,猛烈的突出烟气,皮靴狠狠把烟头踩灭,迅速上了车。

    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一身烟味儿,短暂的时间,两位都吸了半包烟,实实在在的过了把瘾,留下一地烟头的证据。

    “将军同志,看来快发车了。真是舒坦呐,美国的卷烟真是无比舒服。”费留多夫说着,搬来一皮椅,坐在杨明志身边。

    杨桃崛起小嘴白了他一眼,站起身回到自己的包厢。

    “唉,您妻子是对我有意见吗?”

    “是啊!”杨明志笑了笑,“她不喜欢闻烟味,我不得不说,您整个人就仿佛一大捆烤烟似的。”

    “哈哈,您过奖了。我不得不说,美国人的东西确实不错,我现在就想,为什么我们苏维埃联盟不能生产呢?”

    “嘿!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

    “不,其实很好解释。就是这该死的战争,我们无法去搞经济建设,全民都在为军事工业服务,另外还有一千万军人呢!真是羡慕美国人呢!他们有大西洋有太平洋的保护,德军的飞机根本炸不到他们的华盛顿,而我们伟大的莫斯科,已经不知道遭遇多少次空袭了。”一说到这里,费留多夫话匣子就止不住了。

    无论是自来熟的费留多夫还是比较沉默的卡斯特留拉,怕是因为吸了一大堆烟草,两人都变得非常健谈。

    “也好,我正愁没人唠嗑呢。”杨明志也就听他们瞎掰。

    与此同时,军列已经完成了最后的调试。三台锅炉已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它们无视户外的风雨,即将牵引全车在雨中疾驰。

    是的,换了新的车头,整个军列动力十足!所有的车厢里都塞满了货物,轨道湿滑又如何,巨大的重量带来的极大的抓地力。列车长不再担心开的太快会出事。因为出了城市,铁路将保持近乎笔直,向着喀山延伸。=如果有完美的轨道真的莫过于此了,军列将在部分路段跑出六十公里的“高速”呢!

    时间终于到了上午十一点,伴随一阵剧烈的震动,停滞的军列再度启程。

    三个烟囱冒出浓重黑烟,军列缓速前进,并逐渐加速。

    从现在开始,军列已经奔驰才通往喀山的大道上,那是长达三百五十公里的漫长旅途。

    以二十一世纪的标准,这段旅程并不漫长。但是现在,军列足可以磨蹭的行驶长达十二个小时。

    列车恢复行驶不久,列车长就在豪华车厢里宣布了接下来行程的详细安排,所谓军列将沿着伏尔加河前行,沿途的许多小车站将不再停歇,直到在太阳落山后,在小城切博克萨雷停车,加水加煤,补充餐车的粮食储备,休整一小时后继续出发。

    列车长的意思是,旅途中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时间不被耽搁,军列将在次日(九月九日)凌晨抵达旅途中的重要车站——喀山。

    杨桃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包厢内,她没有休息,眼神直勾勾的看着窗外,只见得不远处出现一条长河,和苍苍茫茫的世界混在一起。

    一种莫名的凄凉感席卷全身,明明因为小火炉的关系车厢内并不冷,她还是裹着毯子盘腿而坐,看着风景,忍耐着肚子的咕咕叫。

    “啊,午餐时间该到了吧。”

    军列开出下诺夫哥罗德不久,户外的风雨似乎减弱许多,窗户上逐渐没有雨滴,降雨似乎停了。

    离开了城市又是贴着伏尔加河行进,杨桃先是看到大面积的农田,渐渐的,她只能看到大片的荒地。

    是啊,老毛子的人口一直很少地盘却非常巨大,他们肯定不需要太多的农田,故而许多地区还是荒草丛生呢。整个世界看似荒凉,远方的河面上却有些黑影存在。

    那些一定是船,杨桃自然的扶扶眼镜,她可以断定,俄国人正积极使用船舶运输。据说现在正处于激战的斯大林格勒,她是建在伏尔加河旁边的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