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4章 巴尔岑的新编第324师

    第1874章 巴尔岑的新编第324师 (第3/3页)

岑担任师长后迅速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例如每天的跑操变成负重行军五公里,到了傍晚,还有一个五公里等着大家。

    对于大部分的新兵,他们未被征召之前就从事着很繁重的体力劳动,大部分人还是能够适应的,至于那些无法适应之人,巴尔岑想都不想就将他们刷下来。

    不能胜任长途奔袭,那就是部队的拖油瓶。

    这些不善奔跑的人倒是有个好去处,差遣给炮团,担任搬炮弹的苦差事。

    巴尔岑的这番操作倒是给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机会,他们故意在训练时显露不适应,被遣到炮团又显得生龙活虎,仿佛他们就是为炮兵而生。实际呢?这些家伙实在是聪明人,他们懂得当了炮兵,战场存活概率绝不低。

    部队就这样经历了长达三周的高强度训练,不仅仅是巴尔岑的324师,他的老战友拉夫连季的322师和叶甫根尼的323师也是如出一辙。

    这丝毫不奇怪,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就是进入沼泽后的近卫284师核心军官,甚至于他们两个任意一人都能代表近卫284师。

    甚至于某种意义上,拉夫连季和叶甫根尼就是接受了数以千计的新兵而已,只要按照老方法训练这些人,一段时间后,就有两支“近卫284师”在遥远和平的乌拉尔地区克隆成功。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尔岑愈发满意自己的训练成效。

    这里唯一不满的,恐怕就是乌拉尔军区的一众高级军官们了。

    毕竟乌拉尔军区目前正负责大量新部队的征召与训练工作,有三个新组建步兵师,他们的训练模式有多不同,而这种不同也是其师长主动为之。令军区司令惊讶的是,他们对部队的训练有着几乎一样的标准,而且看起来都是些利好的措施。

    军区司令完全没有谁说三道四,只因那三个师长都是近卫284师的资深老战士,如今,他们三人的老长官已经是斯大林的座上宾。

    时间终于进入十月份,整个彼尔姆州都在下雪,位于州边缘的奥切尔市也是一样。

    藏匿于森林中的巨大新兵训练营,战士们无所谓降雪,他们依旧沉浸在此起彼伏的枪炮声中训练。

    到了现在,巴尔岑开始更激进的新式训练——模拟战场训练。

    一切,真就如杨明志在沼泽地训练新兵那般,巴尔岑身为老战士,自己老上司怎么训新兵,他已经门儿清。纵使是照猫画虎,模仿将军的手段训兵,他估摸着再过一个月,部队也就训的差不多了。

    一个月的安稳训练期?上级会真的会忍受自己再训兵一个月?如果是那样,新编的第324师还真的得到了斯大林的恩惠。

    巴尔岑又不是不懂当前的状态,他通过各种途径获悉的情报都说明一件事,相当多的部队训练一个月就算完毕了,接着送入战场轮换掉残缺的老部队。为了此事巴尔岑还亲自给位于叶卡捷琳堡的军区指挥部打去电话,声称“短暂训练投入战斗是把新兵当炮灰来用”。

    他话糙理不糙,军区司令本人没有多做回答,核心意思便是所谓:正常的军官都知道新兵至少训练六个月才合格,敌人的威胁迫使各地没有足够时间训练。

    这是一个事实!

    就是当前的德军,他们的军队训练时间虽说没有苏联的这种“量产型动员兵”,训练一个月就送上战场的情况。

    战前德军的新兵是要经历十六周的训练,如今,德军将时间缩短到了十二周。

    即便如此,德军新兵训练时间也比苏军的五周速成时间长,客观上也是当下德军伤亡情况比苏军要少的重大原因之一。

    巴尔岑遂不再多问,他能够明白上级的考量,于情于理他并不满意。

    他已经联想起可怕的画面,在白茫茫的雪原上,一支步兵师发动勇敢的进攻。然而缺乏训练的战士们,他们就凭借着一腔热血向敌人阵地猛冲,他们有着极大的勇气,结果在反复进攻十多次后,终究落得一个机动兵力耗尽,不得不退下来休整。

    作战前的一万大军,活着撤下来的恐怕还不到四千人。战争打得如同二十多年前的坦能堡。

    若他们经过了严苛训练,情况必然大不相同。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