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9章 石油困境

    第1909章 石油困境 (第2/3页)

简单,不过是换成更廉价的材料,使得成本暴跌之后,规划化的温室农业生产不再是个梦?!

    杨明志先是比李森科的话吓到,接着淡定的说:“既然您觉得建成一公顷面积的温室立刻投产,为什么不建造更大的呢?您一定非常信任我,既然如此,您完全有权力制造更大的。”

    “好的,那就建设十公顷的温室大棚。如果……”李森科切着手指估摸道:“如果第一个大棚在十一月中旬完工,明年春季一到,番茄就成熟了。只要我们能保证足够的光照、湿度和温度这三个基本点,我不觉得冬季生产是禁地。别列科夫同志,我就知道,我今天来您这里是非常明智的。”

    “嘿嘿,您太客气了。”杨明志尴尬的笑笑。

    “可能您还有别的建议?”

    杨明志耸耸肩,既然李森科干瘦的老脸明显绽放出青春活力,说不定这个老家伙又要从“春化处理育种站”,跑去监督新式温室大棚的建设,以及密切关注番茄幼苗最初的生长,还要任命一票人员,全天候的监督那些幼苗的生长。

    “如果有些建议,还是那些聚乙烯薄膜。您要施行非常大胆的计划,我觉得最总要的就是这些薄膜。它是石油化工的产物,我们应该就近利用本地的油田,要求冶炼厂加紧生产那些薄膜。”

    李森科点点头:“这倒是,我国的石油产量一直很不错,很可惜的是,我们这里没有油田。”

    “没有油田,这怎么可能?!”杨明志突然加大声音看着李森科费解的脸,突然就意识到自己的失语。

    杨明志的脑子可谓嗡的一下意识到,如今的时代是1942年。

    对啊,这个时代秋明油库区还不存在。他们直到1965年才在西部西伯利亚挖到石油。

    石油,它是工业的血液呀。

    李森科非常肯定的说:“至少新西伯利亚州是缺乏石油的,我们所用的石油都是从伊尔库茨克和更东边的地方原来。”说到此,李森科不禁摇摇头:“那些都是小型油田,它们的产出基本供应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还有其他几个大城市。据我所知,伊尔库茨克的北方有一个小油田,东方还有几个,它们单体的规模都不大。”

    “这……油田的产能有多少?”

    “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全年仅有三百万吨。”李森科耸耸肩一脸无奈,“即便如此,它们现在也变得非常重要。您知道吗?自从我们失去了顿巴斯盆地的煤矿,我们就更加依赖这些石油了。包括供应整个科学院的暖气,它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嗯?不是煤炭难道还是石油?!”杨明志惊讶的问。

    “不错,就是石油!我们现在需要石油,也更加需要煤炭。别列科夫同志,您在白俄罗斯的沼泽用那里的劣质煤炭生产氨水,继而生产硝铵,显然您非常清楚化肥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给予农业增产的另一个工具就是化肥,可惜我们失去了主要的煤矿,我们当然也可以用石油来做化肥。但是现在的石油几乎都用于工业和军事,我们不能指望化肥带来多大的利好改变。”

    说来说去,本该是自然资源财大气粗的苏联,现在就如李森科所言,资源也相对匮乏了。

    那些资源都是存在着的,尤其是巨大的油气资源,它们都深埋在广袤西伯利亚的地下。

    它们的问题都只有一个——埋得太深了。

    杨明志试探性的说:“如果,我们可以有更兼顾的钻头,就能找到藏匿的油田?”

    “哈哈,我们有那样的钻探技术吗?或许有一些大油田,因为我们的技术达不到而不能找到他们。您觉得我们的巴库油田的钻井钻了多深?”

    “是多少?有一千米?”

    杨明志的话差一点让李森科笑掉大牙。

    “哈哈哈!别列科夫同志,您太高看我们的钻井技术了!我虽然是农业上的专家,对于石油化工业也有一点了解。您需要知晓一件事,向地下钻探是困难,因为土壤层其实很薄,往往钻上一百米,钻头就要面对坚硬的花岗岩,这一过程中,钻头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