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

    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 (第3/3页)

青云得路,可知异日之心。\"(出《摭言》)



    【译文】



    崔沆中进士,授官为主罚录事。同年卢彖请假,到洛阳去参加邻居为他举行的庆宴。住了很多日子。同年们到曲江亭子宴会。卢彖用轿车载着歌妓,穿着普通的衣服,牵着马笼头,引来许多人围观,被教坊头目告发。崔沆的判词大略是,戴着普通人的帽子,跟在毡车的旁边。寻花问柳之期,就断了同年的情谊。现在刚刚得到了地位就这样胡闹,可知后来所为了。



    ----------------------------------------



    翁彦枢



    翁彦枢,苏州人,应进士举。有僧与彦枢同乡里,出入故相国裴公垣(《玉泉子》\"垣\"作\"坦\",下同。)门下。以其年耄优惜之,虽中门内,亦不禁其出入。手持贯珠,闭目以诵佛经,非寝食,未尝辍也。垣主文柄,入贡院。子勋、质,日议榜于私室,僧多处其间,二子不之虞也。其拟议名氏,迨与夺进退,僧悉熟之矣。归寺而彦枢访焉,僧问彦枢将来得失之耗。彦枢具对以无有成遂状。僧曰:\"公成名须第几人。\"彦枢谓僧戏己,答曰:\"第八人足矣。\"即复往裴氏之家,二子所议如初,僧忽张目谓之曰:\"侍郎知举邪?郎君知举邪?夫科第国家重事,朝廷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铲偶人邪?且郎君所与者,不过权豪子弟,未尝以一贫(\"贫\"原作\"平\",据明抄本改)人艺士议之,郎君可乎?\"即屈其指,自首及末,不差一人,其豪族私雠曲折,毕中二子所讳,勋等大惧。即问僧所欲,且以金帛啗之。僧曰:\"贫僧老矣,何用金帛为?有乡人翁彦枢者,徒要及第耳。\"勋等曰:\"即列在丙科。\"僧曰:\"非第八人不可也。\"勋不得已许之。僧曰:\"与贫僧一文书来。彦枢其年及第,意如其言。(出《玉泉子》)



    【译文】



    翁彦枢是苏州人。去参加进士考试。有一苏州和尚,是侍郎裴垣家的常客(裴垣后来拜相)。和尚年老,裴家很优待他,即使中门以内,也可以进出。和尚手持捻珠,闭目诵经。不是吃饭、睡觉,从不停止。裴垣被任命做主考。他的儿子裴勋、裴质在家中议论考试情况,和尚在场,也不避讳。准备中谁、落谁,都被和尚听得明明白白。和尚回到寺里,翁彦枢去拜访他。和尚问翁彦枢:\"你对考试前途有什么想法?\"翁彦枢说心里没底。和尚说:\"你想中第几名?\"翁彦枢以为和尚开他的玩笑,顺口答第八名就行。和尚又到裴家去,裴勋、裴质还在那里议论。和尚忽然把眼珠一瞪,说:\"是你父亲做主考还是你们做主考?科考进士是国家的大事,朝廷委派侍郎(指裴垣)做主考,本意是让他革除以往的弊端,让贫苦的读书人有个奔头。当今科举,由你父亲主持,难道他是木偶吗?你们弟兄想选中的人都是些权贵的公子哥儿,连一个有才学的贫苦学子也没提过。我说的你们认可不?\"板着手指从头数到尾,不差一个。把其中的曲曲折折,揭露无遗。裴勋、裴质很害怕。问和尚有什么要求,并且以钱财利诱。和尚说:\"我老了,要钱财做什么用?我的同乡翁彦枢,一定要中的。\"裴勋、裴质立即答应列在末等里。和尚说,非第八不可。裴勋、裴质不得已,只好答应。和尚说给我立个字据。翁彦枢考中,按和尚的要求,中了第八名。



    ----------------------------------------



    刘虚白



    刘虚白与裴垣早同砚席,垣主文,虚白犹是举子。试杂文日:帘前献一绝句云:\"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多少,犹著麻衣侍至公。\"孟棨年长于魏公,放榜日,棨出行曲谢,沆泣曰:\"先辈吾师也。\"沆泣,棨亦注。棨出入场籍三十年。长孙藉与张公旧交,公兄呼藉。公尝讽其改图。藉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出《摭言》)



    【译文】



    刘虚白跟裴垣同学。裴垣做了主考,刘虚白还是个考生。考试那天,刘虚白向裴垣献了一首诗,大意说,二十年前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的灯烛,这样的风。能有几个二十年呢?我还在穿着麻布的衣服侍候你啊。孟棨比崔沆年长。放榜那天,孟棨向主考崔沆表示谢意。崔沆流泪,说:\"你的父亲是我的老师。\"两人都流泪。孟棨考了三十多年。长孙藉跟张公是好朋友,张公称藉为兄长。张公曾经劝过长孙藉做点别的。藉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在这里借用,意思说早上考中,晚上死了也可。



    ----------------------------------------



    封定卿



    大中后,进士尤盛。封定卿、丁茂珪,举子与其交者,必先登第,而二公各二十举方成名。何进退之相悬也?先是李都、崔雍、孙瑝、郑嵎四君子,蒙其眄睐者因是进升。故曰:欲得命通,问瑝、嵎、都、雍。(出《北梦琐言》)



    【译文】



    大中后期,进士风很盛。举子们只要能跟封定卿、丁茂珪交往,就能得中进士。但是他们两个人却都是考了二十年才考中的。为什么他们这样慢而人家这样快呢?先前,李都、崔雍、孙瑝郑嵎被称四君子,他们看中和交往的,才有了中第和晋升的机会。所以有人说,要想运气好,四君子就是榜样。冯藻    唐冯藻,常侍宿之子,涓之叔父,世有科名。藻文彩不高,酷爱名第,已十五举。有相识道士谓曰:\"某曾\'入静\'观之,此生无名第,但有官职也。\"亦未之信。更应十举,已二十五举矣。姻亲劝令罢举,且谋官。藻曰:譬如一生无成,更誓五举。无成,遂三十举,方就仕宦。历卿监峡牧,终于骑省。(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的冯藻是常侍冯宿的儿子,是冯涓的叔父。冯氏家族是一个出进士的学问家族。但是,冯藻的文彩不高,而且热中功名。考了十五次,不中。有一个相识的道士跟他说:\"我曾\'入静\'替你看了。你一生都考不中,但能做官。\"冯藻不肯相信。又考了十次,已经考了二十五年。亲家劝他作罢,谋个官职算了。冯藻说即使一生无成,我也再考五次。三十次再考不中才去谋官。做到峡州牧,死于散骑常侍任上。



    ----------------------------------------



    赵琮



    赵琮妻父为钟陵大将。琮以久随计不第,穷悴甚,妻族益相薄,虽妻父母不能不然也。一日,军中高会,州郡谓(\"谓\"原作\"请\",据《玉泉子》改。)之春设者,大将家相率列棚以观之。其妻虽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设方酣,廉使忽驰吏呼将,将惊且惧。既至,廉使临轩,手持一书笑曰:\"赵琮得非君子婿乎?\"曰:\"然。\"乃告之:适报至,已及第矣。即授所持书,乃榜也。将遽以榜奔归,呼曰:赵郎及第矣!妻之族即撤去帷障,相与同席,竞以簪服而庆遗焉。(出《玉泉子》)



    【译文】



    赵琮的岳父是一位将军。赵琮久试不中,很穷困,妻族的人都瞧不起。岳父、岳母也是一样。一天,地方官犒劳军队(称为春设)。岳父家搭了棚子,一家人坐在棚上看。他的妻子虽然跟他受穷,也不能不去。但是,她的衣服很破,将军家的人嫌弃,就用布帘子把她隔开。宴会高潮,廉访使忽然差人传呼将军。将军又惊又惧,马上前往。廉访使在大厅里接见他,手里拿着一封信,笑问:\"赵琮是你的女婿吗?\"将军说是。廉访使说:\"刚才来了关报(也称邸报),他中了进士。\"就把信交给将军,那封信就是抄的榜文。将军拿着榜文就跑。跑回之后就喊:\"赵琮中进士了!\"妻族立即把布帘子撤掉,跟她同席,并且给她换了华丽的衣服,送她回去,表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