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 (第1/3页)

    儒行 刘献之 卢景裕 萧德言 张楚金



    怜才 沈约 唐高宗 天后 源乾曜 张建封 李实 韩愈 杨敬之 卢肇 令狐绹



    崔铉



    高逸 孔稚珪 李元诚 陶弘景 田游岩 朱桃椎 卢鸿 元结 贺知章 顾况 陈琡 孔拯



    ----------------------------------------



    儒行



    刘献之



    后魏刘献之少好学,尤精诗传,泛观子史。见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杨墨之流,不为此书,千载谁知少也。\"又谓所亲曰:\"观屈原《离骚》之作,自是狂人,死何足惜。\"时人有从之学者,献之曰:\"立身虽百行殊途,准之四科,要以德行为首。子若能入孝出悌。忠信仁让,不待出户,天下自知。倘不能然,虽复下帷针股,蹑履从师,止可博闻强识。不过为土龙乞雨,眩惑将来。其于立身之道何益乎?孔门之徒,初亦未悟。见吾丘之叹,方乃归而养亲。呜呼!先达之人,何自学之晚也!\"由是四方学者慕之。叹曰:\"吾不如庄周樗散远矣。\"固以疾辞。(出《谈薮》)



    【译文】



    后魏时的刘献之少年时就好学,尤其精通《诗经》、《左传》,博览群书。他见到名家、法家的著作,就合上书讥讽地笑着说:\"假如使杨朱、墨翟之流不作这种书,千年之后有谁认为缺少它呢。\"刘献之又对自己亲近的朋友说:\"我读了屈原的《离骚》之后,认为他本来就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死了一点也不可惜。\"当时有人跟他学习,拜他为师,刘献之说:\"虽然立身之业有百行各不相同,但是最根本的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这四科中要以德行为首要的。你如果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关怀爱护你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能够对国家忠诚、为人办事守信誉、谦逊和蔼、礼让待人,不用你走出家门,你的名声就可以远播天下。假如你不能向上面说的那样去做人,虽然你或闭门苦读、或恭恭敬敬地拜师学业,只能做到博览群书、增加你的知识。不过是象堆个土龙乞求上天降雨一样,只是你幻想将来能功成名就。其实这样做对你寻求成就事业之道有什么益处呢?孔子和他的门生们,起初也未悟到这个道理。后来看到吾立子上荐父母下爱兄弟的行为,这才回到家里效仿吾立子去孝敬父母、抚养兄弟的啊。天那!象孔老夫子和他的门生这样贤达的圣人,怎么在立身的道理上也觉悟得这么晚呢?\"由此,四面八方的学者都慕名来拜刘献之为师。刘献之对前来拜他为师的人感叹地说:\"在淡泊功名这方面我比庄周老夫子还差得远啦。\"坚持辞却来拜他为师的人。



    ----------------------------------------



    卢景裕



    范阳卢景裕,太常静之子,司空同之猶子。少好闲默,驰骋经史。守道恭素,不以荣利居心,时号居士焉。初头生一丛白毛,数之四十九茎,故偏好老易。为注解。至四十九岁卒,故小字白头。性端谨,虽在暗室,必矜庄自持。盛暑之月,初不露袒。妻子相对,有若严宾。历位中书侍郎。(出《谈薮》)



    【译文】



    范阳卢景裕,太常卢静的儿子,司空卢同的侄子。少年时就喜爱安静沉默,喜爱读经史一类的书,安贪乐道,从来不将名利二字挂在心上,时人送给一个居士的雅号。卢景裕刚生下来时头上就生有一丛白发,共四十九根,由此小名叫白头。他特别偏爱《周易》、《庄子》,为这两部书作过注释,四十九岁那年去世。卢景裕性格端方严谨,虽然置身于幽暗的屋子中,也是正襟危坐、端庄持重。炎热的夏日,从来不袒露肌肤。就是与自己的妻子相对而坐,也如跟贵客一样的恭谨严肃。卢景裕官至中书侍郎。



    ----------------------------------------



    肖德言



    唐肖德言笃志于学,每开五经,必盥濯束带,危坐对之。妻子谓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师之言,岂惮于此乎!\"(出《谭宾录》)



    【译文】



    唐时有个人叫肖德言立志于学。每当他研读五经时,必须先洗漱更衣,然后正襟危坐地去读。他的妻子问他:\"你每日都这样正襟危坐地看书,不累吗?\"德言回答说:\"对先师的著述要恭敬,怎么能畏惧劳累呢?\"



    ----------------------------------------



    张楚金



    张楚金与越石同预乡贡进士,州司将罢越石而贡楚金。楚金辞曰:\"以顺即越石长,以才即楚金不如。\"固请俱退。李勣为都督,叹曰:\"贡士本求才行,相推如此,何嫌双举。\"乃荐擢第。(出《谭宾录》)



    【译文】



    张楚金和越石同期参加乡贡进士的选拔,州司想去掉越石而选拔楚金为乡贡进士。楚金得知后跟州司说:\"按顺序选拔,越石比我年长,按才能选拔我不如越石,我坚决请求不要选拔我为乡贡进士。\"是时,李勣在这做都督。他听到这件事后赞叹地说:\"这些贡生们原本追求的就是被选拔为进士,张楚金和越石这样相推让,把他们双双都荐举为进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于是荐举张楚金、越石二人都为乡贡进士。



    ----------------------------------------



    怜才



    沈约



    梁瑯玡王筠幼而清隶,文采逸艳,为沈约所赏。及沈为尚书令,筠为郎。谓筠曰:\"仆昔与王谢诸贤,为文会之赏。自零落以来,朽疾相继。平生玩好,殆欲都绝。而一文一咏,此事不衰。不意疲暮,复遇盛德。都伯喈见王仲宣叹曰:\'此王公之孙,吾家书籍万卷,必当相与。\'仆虽不敏,请慕斯言。\"每商确书史,流(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阅篇章,毕夜阑景,以为得志之赏。筠历位司徒左长史度支尚书。(出《谈薮》)



    【译文】



    梁瑯玡王筠幼年时面貌清秀,文彩隽逸艳丽,沈约很赏识他。待到沈约任尚书令时,王筠在他手下任尚书郎。沈约对王筠说:\"我从前同王融、谢朓等贤人一块儿谈诗论文,很是惬意。自历经离乱以来,疾病与衰老相继缠身,平生喜爱做的事情,十有八九都不想做了。然而一个吟诗,一个异文,却历尽劫难而不能罢手。想不到到了衰朽的晚年又逢盛世啊。从前,蔡伯喈一见王仲宣就赞叹地说:\'这不是王公的孙子吗,我家有藏书上万卷,一定都送给你。\'虽然不勤勉,却愿意效仿先贤。\"此后,每当商讨书史时,王筠都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不分白日和夜晚,以此来报赏沈约的知遇之恩。王筠为官,一直任到司徒左长史度支尚书。



    ----------------------------------------



    唐高宗



    胡楚宾属文敏速,每饮酒半酣而后操笔。高宗每令作文,必以金银杯盛酒。令饮,便以杯赐之。(出《谭宾录》)



    【译文】



    胡楚宾写文章很快,每次都是酒饮到要醉时再提笔写。唐高宗每次诏令他来写文章,必定用金杯或银杯盛酒让他喝,并将饮过酒的杯子赏赐给胡楚宾。



    ----------------------------------------



    天后



    则天幸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宋之问诗成,则天称词更高,夺袍以赐之。(出《谭宾录》)



    【译文】



    武则天游龙门,命令随从的官员即景作诗。左史东方虬先得一诗,武则天赏赐他一领锦袍。待到宋之问的诗写出来,武则天称赞宋诗比东方诗高一筹,从东方手中夺回锦袍赏赐给宋之问。



    ----------------------------------------



    源乾曜



    源乾曜因奏事称旨,上悦之。于是骤拔用,历户部侍郎京兆尹以至宰相。异日,上独与高力士语曰:\"汝知吾拔用乾曜之速乎?\"曰:\"不知也。\"上曰:\"吾以容貌言语类萧至忠,故用之。\"对曰:\"至忠不尝负陛下乎,陛下何念之深也。\"上曰:\"至忠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谓贤相乎?\"上之爱才宥过,闻者莫不感悦。(出《国史补》)



    【译文】



    源乾曜因为奏事符合玄宗皇帝的心意,玄宗喜爱他。于是他迅速地被升迁,官历户部员外郎、京兆尹,以至当朝宰相。有一天,玄宗独自跟高力士说:\"你知道我提升乾曜特别快吗?\"高力士回答说:\"不知道啊。\"玄宗说:\"我认为他的相貌言谈很象肖至忠,因此拔用了他。\"高力士问道:\"肖至忠不是曾经有负于陛下吗?陛下为什么对他的怀念还这样深呢?\"玄宗说:\"肖至忠到了晚年时才有失误,刚任宰相时,不是人们都说我得一贤相吗?\"玄宗惜爱有才华的人,同时能厚待犯过过失的人。这件事情传出去后,听到的人无不感动高兴啊。



    ----------------------------------------



    张建封



    崔膺性狂,张建封爱其文,以为客,随建封行营。夜中大叫惊军,军士皆怒,欲食其肉,建封藏之。明日置宴,监军曰:\"某有与尚书约,彼此不得相违。\"建封曰:\"唯。\"监军曰:\"某有请,请崔膺。\"建封曰:\"如约。\"逡巡。建封又曰:\"某亦有请,却请崔膺。\"座中皆笑。后乃得免。(出《国史补》)



    【译文】



    崔膺性情狂傲,张建封爱他的文采,接纳他为宾客,并随同自己去行营。睡到半夜,崔膺忽然大喊大叫惊动了军营。士兵们都大怒,非要斩杀他吃肉不可。张建封将他藏起来。第二天聚宴,监军在宴席上说:\"我有件事与尚书你相约,一经约定你我都不能违背它。\"张建封说:\"可以。\"监军说:\"我要请一个人,请的就是崔膺。\"张建封回答说:\"可以按约定的办。\"四处看了看,说:\"我也要请一个人,请的也是崔膺。\"宴席上的人都哈哈大笑。此后崔膺才得免一死。



    ----------------------------------------



    李实



    李实为司农卿,促责官租。肖祐居丧,输不及期。实怒,召至。租车亦至,故得不罪。会有赐与,当为谢状。常秉笔者方有故,实急,乃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