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

    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 (第3/3页)



    【译文】



    唐代时安西牙将刘文树口才很好,尤其善于向皇上进言或回答皇上的问话,明皇为此曾多次称赞过他。刘文树的胡须长在下巴颏的下边、面貌很象个猴子。有一次唐明皇让黄幡绰嘲弄一番他的相貌以取乐,刘文树是最忌讳别人称他猿猴这一"雅号"的,于是偷偷地奉送财物行赂,求他不要说自己象猿猴。黄幡绰答应了,他嘲咏道:"可怜好一个刘文树呀,胡须与下颏一起都长在了别的地方。刘文树的相貌根本不象猴子,而猴子的相貌太象刘文树了。"明皇知道了他这样说,是刘文树行了小贿求请之故,于是大笑。



    ----------------------------------------



    贺知章



    唐秘监贺知章有高名,告老归吴中,明皇嘉重之,每事加异。知章将行,泣涕辞,上问何所欲,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赐之,归为乡里之荣。"上曰:"为道之要,莫若于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卿之子必信顺之人也,宜名之曰孚。"再拜而授命焉。久而谓人曰:"上何谑我邪,我实吴人,孚乃爪下为子,岂非呼我儿为爪子耶。"(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唐代秘书监贺知章的名声很响。要告老还乡回归吴中。明皇给他很重的嘉奖,每一件奖赏各有不同。贺知章将要离开朝廷了,他声泪俱下地与皇上辞别,皇上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说:"臣有一个儿子,至今还没有定下来叫什么名字,希望陛下恩赐。这样就是我回到故乡也感到十分荣耀。皇上道:"作为道德行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信了。孚就是信,每每有信才能顺。你的儿子必是信顺之人,应该起名叫孚。"过了很久,贺知章对人说:"皇上怎么戏谑我啊,我是吴地人,这个孚字是爪字下面加个子字,这难道不是叫我儿子为无(吴字谐音)爪子吗?"



    ----------------------------------------



    王维



    唐宰相王玙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者。误扣右丞(丞下原有相字。据明抄本册。)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出卢氏杂说)



    【译文】



    唐朝曾有个叫王玙的宰相,很愿意与人家写碑文。有人来送报酬,错敲了尚书右丞,(也是那时最著名的诗人)。王维的门,王维道:"大作家在那边。"



    ----------------------------------------



    甘洽



    唐甘洽与王仙客友善。因以姓相嘲,洽曰:"王,计尔应姓田。为你面拨獭,抽却你两边。"仙客应声曰:"甘,计你应姓丹。为你头不曲,回脚向上安。"(出《启颜录》)



    【译文】



    唐代人甘洽与王仙客素来很友好,于是他们便以姓氏相互嘲讽。甘洽道:"你姓的是王字,我考虑你本应姓田,因为你的面目很象水獭,只好把你的两侧去掉了。"王仙客接着说:"你姓个甘字,我琢磨你本应该姓丹,就因为你的脑袋不能弯曲,只好把你倒过来两脚向上了。"



    ----------------------------------------



    乔琳



    唐朱泚始乱。源休、姚令言等,收图书,贮仓廪,作萧何事业。休退语伪黄门侍郎蒋练曰:"若度其才,即吾为萧,姚为曹耳。"识者闻之,为休不奈官职。乔琳性好谐谑,因语旧僚曰:"源公真谓火迫酂侯尔。"(出《大唐新语》)



    【译文】



    唐末朱泚将要攻入京城,源休、姚令言等人便将重要档案藏于仓库中,想要作当年刘邦进入京都前萧何曾先收藏档案而后献上的事。后来源休又对后梁朝的门下省黄门侍郎蒋练态度谦恭地说:"若衡量才能,那么我就是萧何,姚令言就是曹参。"有认得他的人听说此事后,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官职不那么满意了。乔琳喜好戏谑,于是对当年的同僚们说道:"源公为了做官,简直可以说是用火来逼迫酂侯了!"



    ----------------------------------------



    契綟秃



    唐京城有僧,性甚机悟,病足,有人于路中见,嘲之曰:"法师是云中郡。"僧曰:"与君先不相知,何因辱贫道作契綟秃?"其人诈之曰:"云中郡言法师高远,何为是辱?"僧曰:"云中郡是天州,翻为偷毡,是毛贼,毛贼翻为墨槽,傍边有曲录铁,翻为契綟秃,何事过相骂邪?"前人于是愧伏。(出《启颜录》)



    【译文】



    唐朝时京城里有个和尚,天性机敏。腿脚有毛病,有人在路上遇见,便嘲弄他说:"法师是云中郡。"和尚说:"我与你先前并不相识,什么原因要侮辱贫僧,把我称作契綟秃呢?"那个人欺骗他说:"云中郡是说法师学问高远,怎么能说是侮辱你了呢?"和尚说:"云中郡就是天州,翻译过是偷毡,即毛贼。毛贼再翻译过来是墨糟,傍边有曲录铁,译作契綟秃。我们之间有什么过从,要骂我呢?"那人感到羞愧而佩服。



    ----------------------------------------



    宋济



    唐许孟容与宋济为布素之交。及许知举,宋不第。放榜后,许颇惭,累请人申意,兼遣门生就看。宋不得已,乃谒焉。许但分诉首过,因命酒酣,乃曰:"虽然,某今年为国家取卿相,时有姚嗣卿及第后,翌日而卒。"因起慰许曰:"邦国不幸,姚令公薨谢。"许大惭。(出《卢氏杂说》)



    【译文】



    唐朝时,许孟容与宋济二人未做官时就有交情。到许孟容主管选拔官员时,宋济落选。发榜后,许孟容很觉愧疚,他曾多次请人去说明和致意,并派自己的学生去看望。不得已,宋济来拜见他。许孟容分说一番并道歉后,便请宋济多饮酒。他说:"虽然,我今年为国家选拔卿相,但过去也有象姚嗣卿刚刚选中,第二天就死去那样的事。"宋济站起来对许孟容道:"姚令公谢世,那是国家的不幸!"许孟容十分惭愧。



    ----------------------------------------



    安陵佐史



    唐安陵人善嘲,邑令至者,无不为隐语嘲之。有令,口无一齿,常畏见嘲。初至,谓邑吏:"我闻安陵太喜嘲弄,汝等不得复踵前也。"初上,判三道,佐史抱案在后曰:"明府书处甚疾。"其人不觉为嘲,乃谓称己之善,遂甚信之。居数月,佐史仇人告曰:"言'明府书处甚疾'者,其人嘲明府。"令曰:"何为是言?"曰:"书处甚疾者,是奔墨,奔墨者翻为北门,北门是缺后,缺后者翻为口穴,此嘲弄无齿也。"令始悟,鞭佐史而解之。(出《启颜录》)



    【译文】



    唐朝时,安陵人很善于嘲讽,凡是有县令派到这里来的,没有不被用隐语嘲弄的。有这么一个县令,满口没有一只牙,常常怕人嘲笑。刚到任时,对手下的小吏们说:"我听说安陵这地方的人太喜好嘲弄人,你们可不能重走过去的老路。"第一次上堂,断了三个案子。佐史在他身后抱着案卷说道:"明府书处甚疾。"这位县令没觉察出被嘲弄,还称赞说对自己很好,于是对他很信任。过了几个月后,有个与佐史有仇的人来告发说:"那个说你'明府书处甚疾'的人,实际是嘲弄明府。"县令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那人道:"书处甚疾的意思就是奔墨,奔墨翻转为北门,北门就是缺后,缺后再翻转就是口穴,这是嘲弄无齿之人。"县令这才明白过来,于是将佐史鞭打一顿后赶了出去。



    ----------------------------------------



    崔护



    唐刘禹锡云:崔护不登科,怒其考官苗登,即崔之三从舅也。乃私试为判头,毁其舅曰:"甲背有猪皮之异。"人问曰:"何不去之?有所受。"其判曰:"曹人之坦重耳,骈胁再观。"相里之剥苗登,猪皮斯见。初登为东畿尉,相里造为尹。曾欲笞之,袒其背,有猪(明抄本猪作志,当作痣)毛长数寸。故又曰。当偃兵之时,则隧而无用,在穴食(食字原缺,居明抄本补)之日,则摇而有求。"皆言其尾也。(出《嘉话录》)



    【译文】



    唐朝的刘禹锡讲,崔护不能被考取作官,怨怒于考官苗登,苗登是他的三堂舅。于是私下写一篇判状,诋毁他舅说:"他的后背与常人不一样,长了一层象猪皮似的硬甲壳。"有人问:"怎么不除掉,而要忍受着呢?"崔护说:"官署里的人都好坦怀,可往两胁观看。"相里剥掉了苗登的衣服,才看见确有猪皮。当初,苗登曾作过东都畿尉,相里造作过那里的长官。有一次曾要鞭笞苗登,可是除掉他的上衣露出脊背,却有猪毛,长约数寸。所以崔护又说:"当不打仗的时候,那层硬甲壳累坠而无用。在圈中饲养之时,他摇晃有求。"这是说他还长了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