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

    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 (第3/3页)

质充伟,李戏之曰:"昔者未见标仪,将谓可乘鸾鹤。此际拜见,安知壮水牛亦恐不胜其载!"时人闻而笑之。世谓浑诗远赋,不如不作。非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的进士曹唐《游仙诗》写得意味深远。岳阳太守李远每每吟他的诗时,便思念起他这个人。有一天,曹唐去拜见他,李远竟倒穿着鞋去迎接他。曹唐的体貌很魁伟,李远便戏弄他道:"以前未见到你,不知你有如此标致的仪态,还以为你可以乘凤凰或黄鹤而来,此时相见,怎知用一头壮水牛恐怕也难以驮动。"当时人们听说这件事后都笑了。世人都说许浑的诗李远赋不如不写了,倒不是说他没有才华,而是鄙视他没有修养。



    ----------------------------------------



    李德裕



    唐卫公李德裕,武宗朝为相,势倾朝野。及罪谴,为人作诗曰:"蒿棘(棘原作赖,据明抄本改)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目视具僚亡七箸,气吞同列削寒温。当时谁是承恩者,背有余波达鬼村。"又云:"势欲凌云威触天,朝轻诸夏力排山。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髯无路攀。画阁不开梁燕去,朱门罢扫乳鸦还。千岩万壑应惆帐,流水斜倾出武关。"(出《卢氏杂说》)



    【译文】



    唐代的卫公李德裕,武宗朝曾做过宰相。那时他的权势贯通整个朝野,后获罪被贬,给人写诗道:"如今的卫国公门前已长满了蒿草荆棘了,我在此地居住的九年竟被人指责为窃国大盗。那人仅仅上疏两行密奏便使天下倾斜,一夜间阴谋得逞便爬上了最高的地位。眼看当年的同僚们一个个都失去了权柄,而那人却气吞当朝而掌握着天下的冷与暖。谁是当时得到恩惠的人?他在暗中余威至今还能达到阴间。"又写道:"他们气势直上云霄,威风都要触到天了,他轻视朝廷,更不把华夏放在眼里,以为自己有排山倒海的威力。去依附马尾的大有人在,而真正想辅佐皇上的却无路可往。阁楼的大门不打开,燕子只好飞走;门前不清扫只有乳鸦还会回来。这千座大山万道深沟横在前面也只有惆帐了,这浊水都是因武关的倾斜而流出来的。"



    ----------------------------------------



    薛昭纬



    唐薛保逊,大中朝,尤肆轻佻,因之侵侮诸叔,故自起居舍人贬澧州司马。子昭纬,颇有父风,尝任祠部员外。时李系任礼部员外,王荛任主客员外。正旦立仗班退,昭纬朗吟曰:"左金乌而右玉兔,天子旌旗。"荛遽请其下句,应声答曰:"上李系而下王荛,小人行缀。"闻者靡不大哂。天复中,自台丞累贬登州司马。中书舍人颜荛当制,略曰:"凌轹诸父,代嗣其凶。"(出《摭言》)



    【译文】



    唐代的薛保逊,宣宗时期,因他性情轻佻而欺辱朝中各位长辈,所以从起居舍人贬为澧州司马。他儿子薛昭纬,也颇具父亲作风,曾任祠部司员外,当时李系任礼部的礼部司员外。王荛任主客司员外。正月初一朝拜班退后,薛昭纬大声吟道:"左边站的是日旗而右边站的是月旗,天子旌旗。"王荛请他说出下句,他随即说道:"上面是李系而下面是王荛,小人已经成串了。"听到的人无不大笑。到昭宗天复年间时,他已从台丞屡屡贬为登州司马。中书舍人颜荛为皇上起草的命令,其中主要讲到:"凌辱朝中各位父辈,一代比一代厉害。"



    ----------------------------------------



    崔慎猷



    唐自大中洎咸通,白敏中入相,次毕諴、曹确、罗劭,权使相,继升岩廊,宰相崔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始蒋伸登庸,西川李景让览报状,叹曰:"不能事斯人也。"遽托疾离镇,有诗云:"成都十万户,抛若一鸿毛。"亦同慎猷之诮也。大夫赵崇卒,侍郎吴雄叹曰:"本以毕白待之,何乃乖于所望!"惜(惜字原缺,据许本补)其不大拜,而亦讥当时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从大中年到咸通年,先是白敏中被授以宰相,接着毕諴、曹确、罗劭也被授以使相(宰相头衔,但本人出使外地),他们相继迁升而可进入岩廊。宰相崔慎猷说道:"可以归为一类了,近来担任中书令的人,都是蕃邦的人,因为这毕、白、曹、罗都是蕃人的姓氏。"当初蒋伸派往西川任职的时候,李景让看过通报的状文后感叹道:"我不能给这个人做事。"于是立即托病离开幕府。当时有诗写道:"成都十万户(言西川节度使权势极大),走了一个李景让只不过是扔掉一根鸿毛而已。"这件事与崔慎猷所讽刺的是一个意思。大夫赵崇死了,侍郎吴雄叹道:"本来应当像对待毕、白那样对待他的,何况与他的声望相违背。"不要怪他不行大礼,他也是在讥讽官场的现实。



    ----------------------------------------



    郑薰



    唐颜摽,咸通中,郑薰下状元及第。先是徐寇作乱,薰志在激劝勋烈,谓摽鲁公之后,故擢之首科。既而问及庙院。摽曰:"摽寒素,京国无庙院。"薰始大悟,塞默久之。时有无名子嘲曰:"主司头脑大冬烘,错认颜摽作鲁公。"(出《摭言》)



    【译文】



    唐朝的颜摽,咸通年间,是由郑薰告诉他考中状元的。在这之前,遇上徐州的藩镇作乱的事,郑薰勉励人们去建功立业,郑薰把他当作了鲁国公的后代,所以把颜摽选拔为首科。过了不久,郑薰又问到颜摽的家庙在何处。颜摽道:"我家中贫寒,京城里没有庙院。"郑薰此时才醒悟,自己认错了人。当时有无名氏写诗道:"主考官的脑袋纯属一个大冬烘,错把颜摽认作鲁公。"



    ----------------------------------------



    唐五经



    唐咸通中,荆州书生号"唐五经",学识精博,实曰鸿儒,旨趣甚高,人所师仰。聚徒五百,以束修自给。优游卒岁,有西河、济南之风,幕僚多与之游。常谓人曰:"不肖子弟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三食之辈,何代无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代咸通年,荆州有一位号"唐五经"的书生,学识渊博精深,实际可以叫做学者。旨趣高雅,为人们所敬仰,在他门下集聚了五百学生。他一向严于律己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年之中总是悠闲自得,大有西河济南人的风范。幕僚们都高兴与他一起去游历。他常对人讲:"不肖子弟有三种变化:第一种变为蝗虫,可称之为卖了庄稼而吃喝掉;第二种变作蛀虫,是说把书籍卖了而吃喝掉;第三种变成大虫(老虎),把婢奴卖了而吃喝掉。这三种吃喝的人,哪一个朝代没有?



    ----------------------------------------



    青龙寺客



    唐乾符末,有客寓止广陵开元寺。因文会话云:顷在京寄青龙寺日,有客尝访知事僧,属其忽遽,不暇留连。翌日至,又遇要地朝客。后时复来,亦阻他事,颇有怒色,题其门而去曰:"龛龙去东海,时日隐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僧皆不能详。(详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有沙弥颇解,众问其由,曰:"龛龙去,有合字存焉;时日隐,有寺字焉;敬文不在,有苟字焉;碎石入沙,有卒字焉。此不逊之言,辱我曹矣。"僧大悟追访,沓无迹矣。客究沙弥,乃懿皇朝云皓供奉也。(出《桂苑丛谭》)



    【译文】



    唐朝乾符年末,有一位客人暂住于广陵的开元寺。因举行文会讲故事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客人刚刚到了京城的青龙寺,要拜访寺中的住持,可是正遇上别人正在访他,那客人曾嘱那位住持和尚要抓紧些,因为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在这里逗留。第二天那客人又去拜访,可是又遇上重要地方的客人来见住持。后来那客人又来过,也都由于住持因有其他事情而不能晤谈,那官人很不高兴,于是将留言题于住持的门上而去。那留言写道:"龛龙去东海,时日隐西归,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和尚们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有一个小和尚却非常了解其中的奥妙。大家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龛龙去了,还有合字存;时(繁体字作时)日隐,还留下了寺字;敬文不在,还有苟字;碎石入沙,还有个卒字。合在一起是'合寺苟卒',这是很不好听的话,是在侮辱我们。"住持和尚明白后去追寻那个客人,那人早已走得无影无踪。寄住开元寺的客人曾追问一个小和尚,这才知道他原来是宫廷中的云皓供奉。



    ----------------------------------------



    罗隐



    唐裴筠婚箫遘女,问名未儿,便擢进士第。罗隐以一绝刺之,略曰:"细看月轮还有意,信知青桂近姮娥。"(出《摭言》)



    【译文】



    唐朝时,裴筠与箫遘的女儿订婚,在问过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不久,便中了进士。罗隐写了一首绝句讥刺他,其中写道:"仔细看看那圆月(暗指婚姻)还是有情意的,更叫人相信青桂是靠近嫦娥的(暗指靠裙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