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

    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 (第3/3页)

至楼下,遂令色色引上,其弦匏戛击之类迭进,皆叱去不用。有吹笙者,末后至,喜曰:"我比只要此一色。"问:"此一物何名?"曰:"名笙,可吹之。"乐工甚有德色,方欲调弄,数声,遽止之曰:"不要动指,只一直吹之。"乐工亦禀之。遂令临槛长吹,自午及申,乃呼左右,可赐与酒令退,曰(与酒令退曰五字原空缺,据黄本补):"吾谁要曲调,只藉尔唤风耳。"复一日入山召乐人,比至,怒(召乐人比至怒六字原空缺,据黄本补)目叱之曰:"只要长脚女人。"乐部忙然退出,不知其所以。(退出不知其所以七字原空缺,据黄本补)遂遣六七妇人约束长(长约束长四字原空缺,据黄本补)脚,鼓笛而入。乃顾诸妇升大树,各持(乃顾诸妇升大树各持九字原空缺,据黄本补)笼子令摘树果。其(树果其三字原空缺,据黄本补)辈薄徒事,如此者甚多。



    【译文】



    唐朝时,有一个轻薄文人出任某州刺史,官府的人召集了歌乐百戏来迎接他。其中有吞刀吐刀的,有吹竹按弦的,有跑圈跳绳的,有歌唱舞蹈的,然而他很像是视而不见。州中的人议论道:"看来我们的刺史太清高了,恐怕没有什么能使他高兴了。"人们相顾而忧伤。忽然有一天,正值盛夏,刺史去登楼,急令奏乐,官府的人又道:"看来刺史不是不喜欢音乐。"等乐手们来到楼下,便下令要一个一个地领上来,其中弦、管、弹、击之类逐一而进,可全被呵斥退出不用,唯有吹笙的人,最后一个上去,刺史喜道:"我只要这一种乐器。"并问此物叫什么名,乐手告诉他:"名称叫笙,可以吹。"乐手很有得意之色,刚刚试了试调,吹了几声,刺史立即制止了他,说:"你不用动手指头,只是一直吹下去。"乐手也承受了。于是叫他到栏杆跟前去长吹,从午时一直吹到申时。于是叫来随从,让赐予乐工酒后再叫他回去,并说:"我哪里是要听曲子,只是要借助你唤来爽风而已。"又有一天进到山中,要招请乐手们来,等乐手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了,刺史又怒目呵斥道:"我只要长脚女人!"负责演奏的人急忙出山,也不知道刺史要做什么,便派去了六七个女人,她们都把脚束长,吹着笛而入山。原来刺史只是让这些女人爬上大树去,每人提一只筐给他摘果子。这个人尽干些轻薄徒劳的事,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



    张翱



    唐乾宁中,宿州刺史陈璠以军旅出身,擅行威断。进士张翱恃才傲物,席上调璠宠妓张小泰,怒,揖起付吏,责其无礼。状云:"有张翱兮,寓止淮阴,来绮席兮,放恣胸襟。"璠益怒云:"据此分析,合吃几下?"又云:"只此两句,合吃三下五下,切求一笑,宜费乎千金万金。"竟鞭背而卒。出刘山甫《闲谈》,词多不载。(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乾宁年间,军旅出身的宿州刺史陈璠,独断专行。进士张翱依仗自己有才能傲视一切。有一次在宴席上张翱调戏了陈璠宠爱的妓女张小泰,陈璠大怒,把张翱囚禁起来交给官吏,以责罚其无礼行为。后来在审理他的状文中写道:"张翱,暂居淮阴,来参加盛美的宴会,竟然很放浪恣肆。"陈璠见到此状文,更加生气,道:"如果照此对他量刑,应该杖责多少下?"又说道:"就这么两句话,也只能打他三下五下的,那不过是极力求得一笑而已,还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干什么呢?"后终于鞭打其背而致死。此故事出于刘山甫的《闲谈》一书,因文章很长而不多转载。



    ----------------------------------------



    卢程



    卢程擢进士第,为庄皇帝河东判官,建国后命相。无他才业,唯以氏族傲物。任圜常以公事入谒,程乌纱隐几,谓圜曰:"公是虫豸,辄来唐突。"圜惭愕,骤告庄宗,大怒,俾杀之,为卢质救解获免。自是出中书,时人切齿焉。江陵在唐世,号衣冠薮泽,人言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有邑宰卢生,每于枝江县差船入府,舟子常苦之。一旦王仙芝兵火,卢生为船人挑其筋,系于船舷,放流而死。大凡无艺子弟,率以门阀轻薄,广明之乱,遭罹甚多,咸自致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卢程考中进士后,在庄宗当年还任河东节度使的幕府中当了判官,后来在庄宗建立的后唐朝中被任命为宰相,没有什么才能,唯独以家族的显贵而蔑视一切。任圜常因公事去拜见他,有一次卢程把乌纱帽藏在案几下,对任圜说道:"你是一条虫子!"任圜十分羞愧惊愕,立即把此事禀告庄宗。庄宗大怒,下令斩首他。由于卢质的求救才算获免,自然是被赶出了中书省,当时人们对他十分痛恨。江陵在唐朝时,号称是士大夫聚集的地方,人们都说琵琶多于蒸饭的甑子,读书人多于鲫鱼。有个县令叫卢生,每次到枝江县衙去都要坐船而抓人家的公差,船夫为此而苦恼。忽然有一天王仙芝起事烧起战火,卢生被船夫挑断了筋,拴在船边,投进江里被淹死。大凡没有才能的子弟,都是以门第的显贵而轻薄,这些人在广明年间的战乱中,有很多人都遭难,这都是自己所导致的。



    ----------------------------------------



    崔秘



    天成二年,潘环以军功授棣牧。素无宾客。或有人荐崔秘者,博陵之士子也,举止闲雅,词翰亦工。潘一见甚喜,上馆以待之,经宿不复往,潘访之不获。既而辟一书生乃往。后荐主见而诘之,崔曰:"潘公虽勤厚,鼻柱之左有疮,脓血常流,每被熏灼,腥秽难可堪。(腥秽难可堪五字原空缺,据黄本补)目之为白死汉也。"荐主大咍。崔之不顾名实而为轻薄(名实而为轻薄六字原空缺,据黄本补)也。盖潘常中流矢于面,有衔其镞,故负重伤。医疗至经(负重伤医疗至经七字原空缺,据黄本补)年,其镞自出,其疮成漏,终身不痊。(出《玉堂闲话》)



    【译文】



    后唐天成二年,潘环因为有战功而被授予棣州牧。他平素没有宾客,有人给他推荐了崔秘。崔秘是博陵的学子,举止高雅,又擅长诗文,潘环一见他便很喜欢。潘环曾到他的客馆去。等候他,可是等了一夜也不肯来,潘环去拜访他没有收获,接着有个书生去请他,他却去了。后来推荐人见到他时追问他这件事,崔秘说:"潘公虽然殷勤厚道,可他鼻子左边有疮,脓血常流不止,每次见到他觉得很薰人,那种腥味和肮脏实在难以让人忍受。"并称他为白死汉,推荐他的人对他大为讥笑。崔秘是个不顾名声和实际而枉为轻薄的人,潘环的脸上曾中过流箭,箭头刺进了骨头里,因而负了重伤。经过一年的治疗,箭头出来了,可是那伤变成了漏,终身不能痊愈。



    ----------------------------------------



    王先主遭轻薄



    韦昭度招讨陈敬瑄时,(陈敬瑄时四字原空缺。据黄本补。)蜀帅顾彦晖为副,王先主(主原作生。据明抄本改。下同。)为都指挥使。三府各署幕僚,皆是朝达子弟,视王先主蔑如也。先主持从,髡发行睰,黥面札腕(腕原作脱,据明抄本改),如一部鬼神。其辈与先主兢肃。顾公详缓,一时失笑而散。先主归营,左右以此为言,亦自大笑。他日克郪城,轻薄幕僚,皆害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韦昭度讨伐陈敬瑄时,蜀帅顾彦晖为副都指挥使,先主王建为都指挥使。三府中各自安置的幕僚,都是朝中显贵的子弟,他们都觉得王先主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王先主的侍从,剃光了头发,文了面和手腕,简直像个凶神。他与先主比赛速度,由顾彦晖作裁判,一时间大家不自禁地大笑而散去。先主回到营帐,左右又说起这件事,先主自己也大笑。后来攻克了郪城,那些轻薄的幕僚,全都被杀掉。



    ----------------------------------------



    蒋贻恭



    蒋贻恭者好嘲咏,频以此痛遭槚楚,竟不能改。蜀中士子好着袜头裤,蒋谓之曰:"仁贤既裹将仕郎头,何为作散子将脚也。"皆类此。蒋生虽嗜嘲咏,然谈笑儒雅,凡被讥刺,皆轻薄之徒,以此搢绅中恶之。官至令佐而卒。(出《北梦琐言》)



    【译文】



    蒋贻恭很喜欢作讽刺诗,因此常常遭到痛打,可他始终没有改掉。蜀地的书生好穿袜头裤,蒋贻恭对他们说:"你既然缠裹成一个做官人的头,为何又把一只要作江湖散人的袜子穿在脚上呢?"他的讽刺全都类似这样。蒋贻恭虽然喜好嘲咏,但是谈笑很文雅。凡是被他讽刺的,都是一些轻薄之徒,因此士大夫们都不喜欢他。官做到县级副职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