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

    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 (第3/3页)

色焉。(出《潇湘录》)



    【译文】



    宰相李林甫家有个奴仆名叫苍璧,十分聪明能干,李林甫很喜欢他。苍璧有一天突然死去,过了一夜,又复活了。李林甫问他,苍璧说:"我并没有以为死了,只记得以前忽然来了一队仪仗,簇拥着一个像是天子的人过去了。我正藏在一旁偷看,突然被几个人抓走,来到一个挺拔险峻的山上的大楼前面。过了片刻,有三四个穿黄衣的少年叫我快进楼里。我经过七道门,来到一座殿下。黄衣少年说:'先在这里站着,等君王的旨意。"只见殿上卷着珠帘,有一个大官坐在大殿上,象是个主管决断的人。殿前东西立着一千多名卫士。这时有个穿红衣的人,正拿着个大本子奏报说:'现在我呈送的是安禄山谋反和其后三朝中那些治国无方和谋朝篡位的案子。'殿上的大官问:'大唐皇帝李隆基怎么样了?做为皇帝他的气数是尽了,做为人,他还有没有阳寿?'红衣人说:'大唐皇帝平时非常奢侈豪华不知节俭,为此本该扣除他的阳寿,但他心地慈善,不好杀生害命,所以还有阳寿。'又问:'安禄山反叛以后,有好几个自称为王的,他们杀了不少百姓,应该尽快制止他们,别让他们杀人太多,伤了天帝的心,连我们也会吃罪不起。你只要发现他们要闹事,就马上制止。'红衣人回奏道,'唐朝皇帝即位以后,天下人安居乐业很长时间了,按照世事的运行规律,必然要乱上一段时间,一乱,必然要有些百姓遭劫甚至死亡,这是劫数难逃,天帝不会伤心怪罪的。'殿上的大官说,'那就先把李林甫、杨国忠抓来吧。'这时又有一个红衣人捧着簿子来奏报关于唐朝第六个皇帝复位和朝中的文武大臣的情况。殿上的大官说,'唐太宗李世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才得天下太平,如今天乱成这样,真可惜呀。虽然第六位皇帝复了位,大乱还是没有平息,你快想法子处理一下吧。'红衣人就退下去了。这时已经天色将晚,一个少年急忙叫我去殿上朝见。只见殿上的碧玉床上坐着一个穿道服戴白玉冠的人,他对我说,'你回到人间,告诉李林甫,快到这儿来报到,人世就要再遭大乱之苦了。'这样,我才又回到人世。"李林甫听苍璧这么一说,知道天下又要大乱,就不再问政事,日日沉浸在酒色中了。



    ----------------------------------------



    南缵



    唐广汉守南缵,常为人言:至德中,有调选同州督邮者,姓崔,忘其名字。轻骑赴任,出春明门,见一青袍人,乘马出,亦不知其姓字,因相揖偕行,徐问何官。青袍云:"新受同州督邮。"崔云:"某新授此官,君且不误乎?"青袍笑而不答。又相与行,悉云赴任。去同州数十里,至斜路中,有官吏拜迎。青袍谓崔生曰:"君为阳道录事,我为阴道录事。路从此别,岂不相送耶?"崔生异之,即与联辔入斜路。遂至一城郭,街衢局署,亦甚壮丽。青袍至厅,与崔生同坐。伍伯通胥传僧道等讫,次通词讼狱囚,崔之妻与焉。(崔之妻与焉五字原缺。据明钞本补。)崔生大惊,谓青袍曰:"不知吾妻何得至此?"青袍即避案后,令崔生自与妻言。妻云:"被追至此,已是数日,君宜哀请录事耳!"崔生即祈求青袍,青袍因令吏促放崔生妻回。崔妻问犯何罪至此,青袍曰:"案家同州,应同州亡人,皆在此厅勘过。盖君管阳道,某管阴道。"崔生淹留半日,请回,青袍命胥吏拜送曰:"虽阴阳有殊,然俱是同州也,可不拜送督邮哉?"青袍亦饯送,再三勤款挥袂,又令斜路口而去。崔生至同州,问妻,云病七八日,冥然无所知,神识生人才得一日,崔生计之,恰放回日也。妻都不记阴道,见崔生言之,妻始悟为梦,亦不审记忆也。(出《玄怪录》)



    【译文】



    唐代广汉的太守南缵常常向别人讲述这样一件事。他说,至德年间,有个姓崔的人被派到同州去当督邮。崔某只身单骑上路,出了春明门,遇见一个穿青袍的人,二人相识后一起走。崔某问青袍人作什么官,青袍人说他刚刚被任命为同州督邮。崔某说:"我刚刚被任命为同州督邮,你不是搞错了吧?"青袍人笑了笑不说什么。两人继续同行,到了离同州几十里的一个岔路口,见有一个小官员在路口迎接。这时青袍人才对崔某说:"你是阳间的官,我是阴间的官,从这里咱俩就分开了,你不送我一程吗?"崔某心里十分惊异,就和青袍人并马走上岔道的一条斜路。他们来到一座城池,见街道布局倒很壮观。青袍人领着崔某进了衙门的大堂,和崔某一同坐下。这时衙门里的下属们开始报告一些日常的公务处理,接着又报告司法刑狱方面的情况,并开始问案。在问案时,崔某意外地发现,囚犯中竟有自己的妻子,大吃一惊,就问青袍人:"我妻怎么会到了这里?"青袍人回避了一下,让崔某和他妻子直接谈。崔妻说:"我已被抓来好几天了,你快去为我求求情吧。"崔某向青袍人求情以后,妻子就被放回阳世了。崔某问青袍人妻子犯了什么罪,青袍说:"凡是同州死的人,都到这里过堂,过了堂才知道罪名。你管阳世我管阴间,现在你知道了吧。"崔某停留了半日要求回去。青袍人让手下人拜送崔某,并说:"尽管我俩各管阴阳,但毕竟都是同州人,怎么能不送送你督邮大人呢?"然后设酒送行,依依惜别,并让崔某仍以岔路上的斜道回家。崔某到了同州后,妻子已经病了七八天了,一直不省人事。原来阳间的一天是阴间的七八天,崔某一算,妻子生病时,正好自己在阴间求情,才使她得以还阳。然而他把这些情形告诉妻子时,妻子仍然不懂,只是恍然如梦地想起一些,但连梦也记不清楚了。



    ----------------------------------------



    王常



    王常者,洛阳人。负气而义,见人不平,必手刃之;见人饥寒,至于解衣推食,略无难色。唐至德二年,常入终南山,遇风雨,宿于山中。夜将半,雨霁,月朗风恬,慨然四望而叹曰:"我欲平天下祸乱,无一人之柄以佐我,无尺土之封以资我;我欲救天下饥寒,而衣食自亦不充。天地神祗福善,顾不足信。"言讫有神人自空中而下,谓常曰:"尔何为此言?"常按剑良久曰:"我言者,平生志也。"神人曰:"我有术,黄金可成,水银可化,虽不足平祸乱,亦可济人之饥寒。尔能授此术乎?"常曰:"我闻此乃是神仙之术,空有名,未之睹也。徒闻秦始、汉武好此道,而终无成,只为千载讥诮尔!"神人曰:"昔秦皇、汉武,帝王也。处救人之位,自有救人之术而不行,反求神仙之术,则非也。尔无救人之位,而欲救天下之人,固可行此术。"常曰:"黄金成,水银化,真有之乎?"神人曰:"尔勿疑。夫黄金生于山石,其始乃山石之精液,千年为水银。水银受太阴之气,固流荡而不凝定,微偶纯阳之气合,则化黄金于倏忽也。金若以水银欲化黄金,不必须在山即化,不在山即不化。但偶纯阳之气合,即化矣。君当受勿疑。"常乃再拜。神人于袖中取一卷书,授常,常跪受之。神人戒曰:"异日当却付一人。勿轻授,勿终秘,勿授之以贵人。彼自有救人之术,勿授之以不义;彼不以饥寒为念,济人之外,无奢逸。如不然,天夺尔算。"常又再拜曰:"愿知何神也。"神人曰:"我山神也。昔有道人藏此书于我山,今遇尔义烈之人,是付(付原作仆。据明抄本、黄本改。)尔。"言讫而灭。常得此书读之,成其术。尔后多游历天下,以黄金赈济乏绝。(出《潇湘录》)



    【译文】



    洛阳有个王常,为人急公好义。见人不平必拨刀相助,见人饥寒,就解衣送食,宁可自己挨饿受冻。唐至德二年,王常进终南山,遇见风雨,只好在山里过夜。半夜时雨停了,月白风清。王常望天感叹说:"我想治国安邦,手里却没有丝毫权力,也没有任何资助。我想救天下饥寒的人,自己却缺衣少食。看来说什么神灵佑护好心的人,纯属胡说啊!"刚刚说完,就有一位神人从天而降,问王常:"你怎么能这样说?"王常手按着佩剑,半天才说:"我是在感叹平生的志向不能实现。"神说:"我有法术,可以点石成金,也能化水为银。虽然不能平乱安邦,也能救人饥寒。你愿意学这样法术吗?"王常说:"我倒是听说过这种法术,但没有见过。听说秦始皇汉武帝非常喜欢研究这种法术,但始终没有结果,反成为千百年的笑话。"神说:"秦皇汉武是帝王,他们本身就处在救人的位子上,也有救人的办法,却不去救人,反尔求神仙法术,真是大错特错了。而你没有能救人的权力地位,却有救天下人的志向,就可以学会和使用法术。"王常问:"真有这种法术吗?"神人说,"当然有。黄金和水银,都是山石的精华。水银因为受阴气,才流荡不空,如果为纯阳之气交合,水银也立刻能变成黄金。这些你都不必怀疑,就接受我的传授吧。"王常拜谢后,神从袖中拿出一卷书交给王常,王常跪下来接过书。神告诫王常:"这种法术绝不能再传给别人,也不要泄漏秘密,更不能教给达官贵人,他们自会有救人的办法。也不要把这种法术教给不仁不义的人,他们根本不关心他人的疾苦。你掌握了这套法术,除了济世救人之外,绝不可做奢侈富贵的本钱,否则,上天会使你的法术失灵。"王常再次跪拜,完全应诺下来,并问,"我想知道您是位什么神仙呢?"神说,"我是山神。从前有个道士把这卷书藏在我山里,现在我遇见了你这位刚烈侠义的人,所以才把书给你。"说罢山神就不见了。王常得到这卷书,读后学会了法术。后来他就到处漫游,用他点化的金子赈济那些饥寒穷困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