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第2/3页)

要阴天,就酸疼。如今又复发了,明日天一定下雨。如今阿荆郎官高了,他还不知道有没有我。"又听到应答的。一会儿有个唱歌的,歌声清脆细腻,象拖着的线不断绝。又吟诗,吟声凄厉,象含着辛酸和眼泪的词,不能辨清那些字。过了好久,老婢女又说:"从前的阿荆郎,爱念青青的河边草。现在可称得上绵绵思念远道了。"将近四更,才听不到声音。第二天早晨,果然下了大雨,召呼馆吏打听,吏说:"这个西厅空着无人。"才说明宾客不敢进入的原因。方玄于是让打开院门看看,只见那秋草苍苔遮没了台阶,西边连着山林,没有人迹。打开厅门,厅里新鲜干净,一无所有。只是前屋东边的柱子上有诗一首,墨迹很新,那词是:"爷娘送我青枫根,不记青风几回落。当时手刺衣上花,今日为灰不堪著。"看那文字,是鬼写的诗。馆吏说:"这厅建成以来,不曾有人居住,先前也没有这题诗的地方。"才知道夜里有人来。又就这事去寻访别人,终究不能查明。



    ----------------------------------------



    光宅坊民



    元和中,光宅坊民失姓名,其家有病者。将困,迎僧持念,妻儿环守之。一夕,众仿佛见一人入户,众遂惊逐,乃投於瓮间。其家以汤沃之,得一袋,盖鬼间取气袋也。忽听空中有声,求其袋,甚衷切,且言"我将别取人以代病者。"其家因掷还之,病者即愈。(出《酉阳杂俎》)



    【译文】



    元和年间,光宅坊平民,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他家有个病人,将要困顿。请来僧人念经。妻子儿女环围守着他。一天晚上,众人仿佛看见一人进屋,大家于是惊起追逐,就投到瓮里,他们家用热水灌它,得到一个袋,可能是阴间取气袋。忽听空中有声音,要那袋子,很哀伤恳切,并且说:"我将取别人来以代替病者。"他家于是投掷还给他。病者就好了。



    ----------------------------------------



    淮西军将



    元和末,有淮西军将,使於汴州,止驿中。夜久,眠将熟,忽觉一物压己,军将素健,惊起,与之角力,其物遂退,因夺得手中革囊。鬼暗中衷祈甚苦,军将谓曰:"汝语我物名,我当相还。"鬼良久曰:"此蓄气袋耳。"军将乃举甓击之,语遂绝。其囊可盛数升,绛色,如藕丝,携於日中无影。(出《酉阳杂俎》)



    【译文】



    元和末年,有个淮西军将,被派遣到汴州,住在驿馆里。夜深,睡得将熟,忽然觉得一物压着自己。军将一向健壮,惊起,用武力争胜,那物就退却,于是夺得他手中的皮袋。鬼暗中苦苦祈求。军将对他说:"你告诉我这物品的名字,我就还给你。"鬼过了很久才说:"这是蓄气袋。"军将就举砖击打他,话语就断绝了。那袭可盛好几升,绛色,象藕丝,拿到日光中没有影子。



    ----------------------------------------



    郭翥



    元和间,有郭翥者,常为鄂州武昌尉。与沛国刘执谦友善,二人每相语,常恨幽显不得通。约先没者,当来告。后执谦卒数月,翥居华阴。一夕独处,户外嗟吁,久而言曰:"闻郭君无恙。"翥聆其音,知执谦也,曰:"可一面也。"曰:"请去烛,当与子谈耳。"翥即撤烛,引其袂而入,与同榻,话旧历历然。又言冥途("途"原作"话",据明抄本改。)罪福甚明,不可欺。夜既分,翥忽觉有秽气发于左右,须臾不可受。即以手而扪之,其躯甚大,不类执谦。翥有膂力,知为他怪,因揽其袂,以身加之,牢不可动,掩鼻而卧。既而告去,翥佯与语,留之将晓,求去愈急,曰:"将曙矣,不遣我,祸且及予。"翥不答,顷之,遂不闻语。俄天晓,见一胡人,长七尺余,如卒数日者。时当暑,秽不可近。即命弃去郊外,忽有里人数辈望见,疾来视之,惊曰:"果吾兄也,亡数日矣,昨夜忽失所在。"乃取尸而去。(出《宣室志》)



    【译文】



    元和年间,有个叫郭翥的,曾经做过鄂州武昌尉,与沛国刘执谦友好。二人曾经相互说过,总怨恨阴阳间不能相通,约定先死的应当来告诉。后来执谦死了几个月,翥居住在华阴。一个晚上独住一处,听到窗外有叹息声,过了很久说道:"听说郭君无病。"翥听他的声音,知道是执谦。说:"可以见一面吗?"回答说:"请撤去蜡烛,应当和你谈谈。"翥就撤去蜡烛,拉着他的袖子进来,与他同床,谈论历历在目的往事,又说阴间的罪福非常分明,不能欺骗。夜已深,翥忽然闻到有污秽的气味散发在左右,一会儿就不能忍受。就用手摸他,他的身体很大,不象执谦,翥很有气力,知道被他欺骗,于是抓住他的衣袖,用身子压住牢不可动,捂着鼻子躺着。那人不久说要离去。翥假装和他谈话,留他到天亮。那人要求离开越发着急。说:"将要天亮,不打发我走,祸患将要累及到你。"翥不回答,一会儿,就没再听到言语。不久天亮,看见是一个胡人,身长七尺多,象死了几天的样子,当时还是暑天,污秽得不可接近。就让人把放扔到郊外。忽然有里人多人望见,急忙来看,吃惊地说:"果然是我的哥哥。死了几天,昨晚忽然失踪。"于是取尸体离开。



    ----------------------------------------



    裴通远



    唐宪宗葬景陵,都城人士毕至。前集州司马裴通远家在崇贤里,妻女辈亦以车舆纵观於通化门。及归,日晚,驰马骤。至平康北街,有白头妪步走,随车而来,气力殆尽。至天门街,夜鼓时动,车马转速,妪亦忙遽。车中有老青衣从四小女,其中有哀其奔迫者,问其所居,对曰:"崇贤。"即谓曰:"与妪同里,可同载至里门耶?"妪荷愧,及至,则申重辞谢。将下车,遗一小锦囊。诸女共开之,中有白罗,制为逝者面衣四焉。诸女惊骇,弃於路。不旬日,四女相次而卒。(出《集异记》)



    【译文】



    唐宪宗安葬景陵,都城人士都到了。原集州司马裴通远家在崇贤里。妻子儿女们也乘车到通化门纵情观看。到了回去的时候,天已将晚,驱马快跑。到了平康北街,看见一个白发老太婆奔跑,随车而来,气力用尽。到了天门街,夜鼓报时声响,车马转快,老太婆也忙着快追。车中有老婢女跟随四小女子,其中有个哀怜她奔跑的,问她住所,回答说:"在崇贤里。"就对她说:"和你同在一个里住,可以一起坐到里门了。"老太婆感到很惭愧。等到了地方,就说了非常感谢的话,将要下车,赠送了一个小锦囊。诸女一起打开它,里面有白罗,做成死人的衣服四件。诸女惊恐,弃掷到路上,不过十天,四女相继死去。



    ----------------------------------------



    郑绍



    商人郑绍者,丧妻后,方欲再娶。行经华阴,止于逆旅。因悦华山之秀峭,乃自店南行。可数里,忽见青衣谓绍曰:"有人令传意,欲暂邀("邀"原作"命",据明抄本改。)君。"绍曰:"何人也?"青衣曰:"南宅皇尚书女也。适於宅内登台,望见君,遂令致意。"绍曰:"女未适人耶?何以止於此?"青衣曰:"女郎方自求佳婿,故止此。"绍诣之,俄及一大宅,又有侍婢数人出,命绍入,延之于馆舍。逡巡,有一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